第68部分(第3/4 頁)
神之間的爭鬥,也只是作為一種思想境界昇華淨化的手段而存在,思想純潔的眾生也就不會受到爭鬥所帶來的痛苦所折磨。
到了人間界以後,這裡就比較複雜了,有佛來這裡普度眾生,也有魔鬼來安排種種的磨難。
人間界萬事萬物的差異都非常大,有白天也有黑夜,有寒冷也有炎熱,有名山勝境也有窮山惡水。
表現在人類社會中,就是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幸福也有苦難,有富貴也有低賤,有順境也有逆境,有良緣也有惡緣。
做一件事情,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有人來幫助也有人來破壞。人間界非常的險惡複雜,想做成一件大好事,就要克服重重的磨難,才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在人間界想要修煉是非常難的,有種種的干擾和磨難存在,但是相對來說,修起來就非常地快,修得也高,也有大威大德。
人間的陰陽之道包括幾點的內容:陰陽一體,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轉化四個方面。
陰陽互藏交感,互為一體,是指陰陽二氣,猶如太極圖兩陰陽魚相互感應,相互作用,最後化生萬物。
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就是說天地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肇始。
人們觀察宇宙自然界,看到事物的形成規律亦確是如此。
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陰陽二氣交感,化生出萬物,並形成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生命於是在其中孕育。在陽光雨露的沐浴滋潤下,生物得以發育成長。
在人類社會中,男女陰陽交合,新的生命個體得以誕生,代代相傳,人類得以繁衍。所以,人就說沒有這個陰陽二氣的交感運動,就沒有自然界,就沒有生命。
可以說,從表面的現象看來,這也是沒有錯的,但是陰陽兩因素由無極而生,而無極是怎麼來的?還有構成世界的其他要素怎麼來的?人就認為是在虛空中產生混沌,混沌就是無盡,這就是一個從無中生有的過程。
其實呀,在人眼看是虛空,在神看來,那其實是一種更微觀的物質存在,人眼看不見而已
創世神就是在微觀的世界內,創造了這個世界出來的,就像由原子組成了分子,人的肉眼看不到這個原子的存在,就認為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
真實的情況就是神創造了世界,而萬事萬物都都包含有這個陰陽的因素,按照這個陰陽之道來演化,這個就是世界產生的真正來源。
人間的陰陽之說,有其正確的地方,也有其侷限性,站在人間界來看,是正確的,超出了這個人間界這一層空間來看,又不對了。
陰陽對立是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
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
所以就說,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根,對立,為一太極。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
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
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即所謂物極必反。
比如,人體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為陰證的表現。
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髮展的結果。
用陰陽之道來說明生命變化形式的“生、長、收、藏”,也用陰陽之道推動了生命過程的“生、長、化、收、藏””,形成終而復始的運動,這正是人間五行理論的內容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