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
電子書網WWW丶UMDTXT丶COM
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
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法。
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
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
譬如優曇花,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乃一出。
聞法歡喜贊,乃至發一言,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過於優曇花。
汝等勿有疑,我為諸法王,普告諸大眾,但以一乘道,教化諸菩薩,無聲聞弟子。
汝等舍利弗,聲聞及菩薩,當知是妙法,諸佛之秘要。
以五濁惡世,但樂著諸欲,如是等眾生,終不求佛道,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
有慚愧清淨,志求佛道者,當為如是等,廣贊一乘道。
舍利弗當知,諸佛法如是,以萬億方便,隨宜而說法。
其不習學者,不能曉了此,汝等既已知,諸佛世之師,隨宜方便事,無復諸疑惑,
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
釋迦牟尼佛的這一段說法,可以說是道盡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佛法天機,把這個宏大佛法的無無量功德都說出來了。
但是人卻不是那麼容易地使人聽明白,這個就是悟性和根基的由來。佛可以說到那個頑石點頭,也說不動人,就是那麼的難呀!
筆者按:眾神的苦心安排,才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眾神文明,不但有淵博的文字語言藝術,內涵也非常的深,排列和朗誦起來也非常的美。
非常可惜的是,作為有幸出生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的一員,卻把這個最為重要的文化傳統給丟失了,這個古文,大多數的人都看不懂,悲乎!惜乎!
要是把它們都翻譯為白話文,就沒有這個內涵和味道了,所以會保留一些的偈言和詩詞,大家儘量去看,看不懂就當成一種美麗的語言裝飾。當然,為了方便大家的閱讀,我都給標出了標點符號和分段了。
第三十一章 佛法淵源
眾弟子聽說這部大法有如此大的功德,都非常的激動,一個個都在等待釋迦牟尼佛的進一步的傳法。
世尊首先告訴大眾關於這部大法的淵源。
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那個時候有佛,名號叫大通智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他的佛國的名字叫好成,劫名大相。
這個佛滅度成佛的已經有非常遙遠的歲月。
他的佛國非常的大,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地加起來那麼大的面積為一墨硯,假使有人磨以為墨,每過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大如微塵。
又過千國土復下一點,就是這樣一直下去,一直把這塊墨硯用完,這個大概就是這個佛的佛國面積。
要是透過算師算弟子來算的話,那是算不過來的,那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只劫的漫長歲月,我以如來的境界,才能在現在看到那麼久遠的歲月。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為了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道:
我念過去世,無量無邊劫,有佛兩足尊,名大通智勝。
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盡此諸地種,皆悉以為墨。
過於千國土,乃下一塵點,如是展轉點,盡此諸塵墨,如是諸國土。
點與不點等,復盡末為塵,一塵為一劫,此諸微塵數,其劫復過是。
彼佛滅度來,如是無量劫,如來無礙智,知彼佛滅度,及聲聞菩薩,如見今滅度。
諸比丘當知,佛智淨微妙,無漏無所礙,通達無量劫。
世尊告訴眾弟子,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場,破解魔軍後,證得佛的果位。
在證得佛果前,大通智勝佛,結加趺坐,身心不動,這樣一坐就是從一小劫乃至十小劫這樣漫長的歲月。
那個忉利諸天,為彼佛在這個菩提樹下,鋪上師子座,高有一由旬。
佛在此座的時候,諸梵天王,撒花供佛,天花如雨,有百由旬那麼的高,香風時來吹去,天花枯萎後,又有新的天花,就是這樣過了十劫。
四王諸天,為供養佛,常擊天鼓,其餘諸天,作天伎樂,也滿十小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