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第1/4 頁)
及智氏勢大。事情也壞在趙氏滅代之舉上,眼下趙氏實力大增,智、韓、魏必定不悅,如今齊越有戰事,智、韓、魏三家多半會以晉師助越,藉此使趙氏與齊國交惡,減趙氏之外援。趙氏一家怎敵三家?晉定公亡有三年,晉人三年未動,眼下便可派士卒攻伐。晉師一出,定會派人往宋,約宋同進。宋國與晉國結盟以抗楚國,自然是唯晉之命是從,也會派兵跟隨。”
眾臣嘰嘰喳喳地小聲議論,其餘各國尚好,這晉人委實勢大,有他們助越,齊國便大為兇險了。
伍封看了一下眾臣,道:“齊國還有一個外援,便是楚國。在下也派使者往楚國,因齊楚有約在先,楚王與在下又有親,當能說動楚國助齊,何況楚晉向來敵對,晉若助越,楚人便會助齊。唯可慮者,楚王年輕,戰事多委於葉公子高,想必會讓葉公為將。這葉公是個極狡猾之人,行事不尚信義,全在實利。這人有些尾大不掉,如果是他引軍,多半會引大軍觀望,就算是楚王相催,他不會輕易參戰。如果這人死了,楚王便會另使人為將,如此楚師參戰便容易得多。”田恆愕然道:“莫非龍伯有刺殺葉公之意?”伍封點頭道:“在下原有此意,但就怕這麼一來,激起楚人之怒,反助越國。只盼楚王親自領兵,在下才有把握說動楚師相助。在下也派人往成周求見天子,請天子派使斡旋,勾踐如果想爭霸主之名,便請天子賜他袞冕、彤弓、圭璧、弧矢,如果能用個虛名而緩其兵革,天子固然有面子,齊越兩國之民也因此少了骨肉離別之苦。”
眾人聽他分析列國之情,頭頭是道,尋思此人這些年遊遍諸國,對列國之事十分了解,又與列國有些交情,如此推斷大有道理。又見他甫回齊國,便自出金帛,派了若干使者往各國去,忠君愛國之心委實令人歎服。
伍封道:“援軍這些日或會來,不過齊軍當先作防備,在下一路上盤算過,越軍佔據蓋城,深入沂淄,使齊國呈分裂之勢,便如人的手掌心被刺穿了,再難握拳。越人深知此地之要,是以決不會另尋它為駐兵。我們要與越人作戰,當先佔要地,逼迫蓋城,使越人與我們決戰。”
田恆道:“眼下國中有二議,一說盡早與越軍決戰,一說死守臨淄,各有其理,懸而未決。龍伯贊成何議?”伍封道:“出城決戰!”
田恆皺眉道:“臨淄城高牆厚,池深濠闊,又有牛山、淄水為憑,我們如果死守臨淄,越軍未必能攻下,為何定要出城迎戰?”伍封心道:“原來你贊成死守臨淄。”嘆道:“勾踐伐吳,夫差便是死守吳都,越軍在吳都之南建一越城,再四下掠地,吳人守城三年,終於城破國亡,是以守城之舉甚是被動。越軍如果大軍圍城,派人四下奪取齊地,就食於齊,齊國就算支援十年,終也會城破國亡。越軍遷都琅琊,本就不怕齊人據險死守。”
田盤道:“既然如此,我們大軍出城,越軍又怎會出城決戰呢?在下也覺得儘早決戰為好,就怕勾踐會以滅吳之法,慢慢相攻,作為長久之計。”
伍封點頭道:“大司馬所言極有道理。不過越軍人多,齊軍人少,是以勾踐此刻決不會著意一城一地,他雖不怕我們據險堅守,但早一日滅齊總是好的。何況他滅吳而來,連戰皆勝,銳氣正盛,不免視齊人如無物,就算他以前有圍城之意,如今也不想曠日持久拖下去了。而且魯在其背,楚在其後,勾踐多少也有些顧忌,只要楚人一動,他非要覓我們決戰不可,以在下之見,楚人必然早就動了,只是還未及來,勾踐在楚國必有細作,怎會不知?我們預先出城,他正合心意。越人與齊國決戰,他們如果一戰而勝,齊國亡之有日,反之他們敗了,我們再奪蓋城,便可列境收兵,集大軍將越人盡數逐離齊境。”
眾人都不住點頭,伍封道:“不論我們是決戰還是死守,於雙方各有利弊,久拖之下,最受損失的便是齊國。我們士卒雖少,也必須儘快將越人逐走才是。”齊平公點頭道:“寡人以為儘早決戰最好,田相以為如何?”田恆沉吟良久,點了點頭。齊平公道:“既然如此,諸公便不必再有爭執,一切以決戰為慮。”
伍封道:“越人兵駐蓋城,大有地利。我們要迫他交戰,唯有大軍南下,奪取徐州。”田盤擊掌道:“龍伯此議極合兵法!徐州被越人所奪,齊國南線盡歸越人。如今勾踐大軍在蓋城,徐州必然空虛,我們若是奪下徐州,再得長城之利,越人便斷了後路。”田恆點頭道:“越軍比齊軍人多,我們若能奪下徐州,便有兩城之利,大軍由臨淄到徐州,不過半日行程,人少也足以破敵。”
伍封道:“勾踐、范蠡、文種精通兵法,就怕這徐州不易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