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2/4 頁)
武藝而言,或許也就是用最沒技術含量的手弩要稍微強一點點。廢才將軍配魚雜碎兵,還真是標準的垃圾炮灰部隊組合啊!當時幾乎所有人都這樣認為。
幸好陳大將軍雖然武藝很爛,個人戰鬥能力弱得離譜,但是卻平易近人,厚道寬仁,又擅長做思想工作,再加上這些雜牌兵本身也是被當成垃圾,炮灰,超廉價消耗品的,一個個都沒多少傲氣,刺頭的數量更是遠遠低於正規軍隊地平均水平,因此經過陳大將軍的一番思想教育,到也肯服從這個公認廢才將軍的號令。
很快,陳大將軍初上戰場地日子便來臨了。公元525,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失敗,便請求歸順南粱,希望梁朝派軍來接應。出身士族,有“江南八友”之稱的南梁蕭衍皇帝其性格為人與三國時期的“八俊”劉表極為相似,都是文采出眾,喜歡清談,性格謹慎,膽略不足的守成之主。蕭衍同志篡位當了南梁開國皇帝之後,便已經
ūmd/txt電孖書下載到=》wwω。umdtxt。còm
足了,認為“革命已經成功,同志不需努力”,壓根北伐中原,統一全國的事,滿以為只要厚待親族和士族這些國之根本,便能安坐龍椅,江山鐵桶。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的突然歸順,使得根本無心北伐的蕭衍有些措手不及。於是南梁的君臣們便立即開會討論。
元法僧的突然歸降可不是什麼人品爆發,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徐州畢竟是北魏的地盤,一旦南梁派軍介入,便意味著和北魏正式開戰。而在當時,北魏的軍力可是遠遠超過南梁。南梁地君臣們可就鬱悶了。如果不派軍去徐州接應,則南梁的顏面無存,畢竟元法僧的歸降,其政治意義遠遠超過軍事意義,人家北魏的刺史主動歸降,南梁還不肯接受,那麼以後誰還敢投靠南梁啊!可是如果派軍去接受徐州,這塊肥肉又未必能消化得了。人家北魏反撲過來,只怕偷雞不成反而失了一把米。於是南梁君臣們一番商議,最後做出了一個英明決定——派一隻“精銳”的快速反應部隊去展開“拯救大兵元法僧”的行動,行動的主要目的便是把棄暗投明的元法僧給救回南梁。由於是“精銳中地精銳”,其數量自然不會太多,能救出元法僧自然是最好,萬一營救失敗了,做這場政治秀至少也體現了南梁的一片赤誠心意。如果北魏軍方突然腦子變糊塗了。放棄徐州不肯反撲,這隻“精銳”部隊就暫時接管徐州,等待下一步指示;如果北魏軍方沒有糊塗,大肆反撲,這隻部隊就跑路好了,至於能不能跑得掉,也就無所謂了,大不了都為國捐軀好了。反正這隻“精銳”部隊人數少,死光了也沒什麼可惜的。
於是給南梁軍方的最高指令下達了:要求派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率少量“精銳”部隊去接應元法僧。救出元法僧之後,全面接受徐州,防禦北魏的全面反撲。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標準的炮灰級任務,派少量部隊去接應元法僧也就罷了。而接應之後,竟然要全面接受徐州,防禦北魏。這就充分體現了南梁最高階層的投機心理,竟然打著空手套白狼地主意。如果真想要消化徐州,少說派個四五萬大軍吧,可惜蕭衍過於謹慎和小氣,擔心偷雞不成反而失了一把米,陪了徐州又折兵,若干脆一點,救了人就跑,直接放棄徐州吧,蕭衍又捨不得這個大好機會,沒準天下真掉餡餅了,把北魏的援軍都給砸死了,那麼徐州豈不是唾手可得?因此乾脆派少量炮灰去接收徐州,死了無所謂,基本上不損南梁實力,萬一真守住了徐州,則大發特發了!有道是“一切都有可能”,沒準北魏的皇帝酒色過度正好掛了,沒準天上掉隕石正好將北魏皇宮給砸了,沒準北魏正好出大亂子趕上造反大革命了,總之因為突發意外,北魏應接不暇,不得不放棄徐州的機率雖然渺茫,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儘管蕭衍向來提倡節約,性格吝嗇,但是拿少量炮灰當籌碼,去搏個機會渺茫的頭等大獎,即便不中,也能贏得一場政治秀,這種一本萬利的好事,自然是義不容辭的。
最終這個為國盡忠,神聖光榮的炮灰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沒有後臺,沒有背景的陳大將軍頭上。可以想象,那些士族的官員老早就看陳慶之不順眼了,花了好大力氣將他弄到軍營裡,就是為了送他上戰場為國捐軀地,如今恰好有了機會,自然是不遺餘力的將陳大將軍朝火坑裡推。至於那些軍方將領,也看陳慶之很不順眼,在軍隊裡,歷來是崇拜強者,歧視弱者的,連騎馬射箭都一塌糊塗的陳大將軍在眾將軍眼裡是垃圾中的垃圾,敗類中地敗類,整個南梁軍方的第一恥辱。更加要命的是,很多相對正直厚道點地中級將領並不知道陳慶之是被人暗算,才送到軍營裡等待著上戰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