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被強烈震撼的諸國國君對趙王李元霸表達了無比的敬意。沿途不斷有得到訊息的各國國王、貴族在近海航線上等候拜訪趙王,請求趙王的尊駕能夠前往自己的國家,移步踏上自己的國土,哪怕只有一個時辰。
雖然天竺那邊的事情等待自己去處理,但是李元霸與隨行的官員商議後認為,艦隊在沿途立威也很重要。這些國家很可能從此之後就會成為冀州的附屬國,而它們延續不斷的朝貢行為將帶動其國內的商人來到冀州進行貿易。而冀州有當今世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在瓷器、絲綢等手工業品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當可長期保持對海外貿易的吸引力,如此可形成一個宏大的、以“納貢”為名義的貿易體系,這將會為冀州帶來不盡的商機和無窮的財富。
基於這個理念,李元霸沒有拒絕諸國的邀請,他熱情地向各國國君贈送禮物,並向他們表示願意與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係。同時,也請他們參觀龐大的艦船,並讓他們感受冀州武器的威力。如此而為,有不少小國當即表示歸附,對這些願意歸附的國家,趙王便賜予其國君誥命銀印,以及各級官員的冠服和其它禮物。
原定在天竺開展的官方貿易在此時也因勢成為了遠洋航行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艦隊遠洋的冀州商人在冀州官員和當地官方的主持下與當地商人進行交易;這些貿易只有少數是以黃金或白銀進行,大多數的還是以貨易貨。雙方的商人遵循著平等自願,等價交換的準則;這也成為了未來的大趙國進行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則,而海外官方貿易也就從此成為了冀州擴大海外貿易的一條重要途徑。
……
一月份,正好趕上了東北季風時節,冀州艦隊一路順風而行,眼看不日就要到達馬來半島。此時艦隊遵循著遠洋艦隊的老路,駛離了海岸線,直插淡馬錫群島。
想起沿途那些國君的臣服,李元霸覺得很有成就感。但作為一個擁有未來見識的人,他隨即就很自然的聯想到了某些國家在後世歷史中對待中華的嘴臉。
在後世的一段歷史裡,西班牙人為了謀求利益,在菲律賓從事對華貿易,全面依賴華商從漳州進貨到馬尼拉,因此引來大批華人定居馬尼拉。但中國人有自己的儒教文化,很難為天主教所吸收,於是他們就變成像西班牙本土的猶太人……只在經濟上對西班牙有用,除此之外只剩下了威脅。最終,因為菲律賓的華人人口比西班牙人還多,使的西班牙人寢食難安。結果,就在明末發生了兩次大屠殺。1603年那次把兩萬華僑全消滅。但不到三十年,華人移民又陸續從福建來到,發展成一個三萬人的社群。至1639年,第二次大屠殺時西班牙人又殺掉兩萬華僑。
對這些相當於發生在中華大門前的慘案,明廷漠不關心。而1740年,荷蘭人在爪窪的巴塔維亞亦對華僑進行屠殺。此時,已經是清代的乾隆盛世,也不見乾隆老兒有何反應。
祖國的不聞不問,使得遠離祖國的中國人迫不得已採取了寄人籬下式的生存方式。他們夾在白人統治者和當地的土著之間,在耗盡精血為統治者服務的同時卻又被土著們憎恨,他們把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來,但對自己的命運卻無法控制。
這是為什麼?這是他們的祖國為了種種原因已經把他們拋棄了……可即便如此,這些有根卻等同無根的人們,他們在被異族殺戮的時候還總是向著祖國的方向倒下!
李元霸想到那些華僑在某些國家的遭遇,不覺有些心疼,也有些心寒。假若在將來,冀州移民來到這些國家後,若是冀州的利益與移民的生命、尊嚴起了衝突的時候,自己會選擇那一邊呢?……為王者,究竟該如何?或者,何為王道?
這問題讓李元霸非常難受,同時也為日後大趙國強行同化諸多附屬國種下了前因。
是夜,情緒有些低落的李元霸久久不能入睡,忽然間竟念及前生與友在海邊觀望日出,那朝陽的瑰麗他至今仍然記憶猶新……“或許,朝陽的勃勃生氣可以讓我振奮一些吧!”
此時艦隊已駛入遠海,這幾日都不會再有俗務相擾。累了好幾年,難得有閒,李元霸決定第二日早起觀海上日出,連帶著懷念一下前生瑣事。
次日,李元霸早早起了床,信步走下船樓來到了甲板上。
海上朝霧,薄而朦朧。
此處已屬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就在這清晨的靜謐中,大海輕輕湧動著波浪,平日裡波濤洶湧的大海在此時竟然帶著那麼一些溫柔。在遠洋途中見慣了險風惡浪的李元霸乍見平靜祥和的海洋,忽然發現,平靜的大海顯示與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