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造者能找到幾本《可蘭經》的話,估計現場還會出現一、兩本精裝的,沾有血跡的《可蘭經》。
手法雖然拙劣,但是,在此時此地卻是一個很見效的計劃。
沒有人能想到此事是冀州遠洋水軍統領將軍的親衛隊所為,而天竺之主戒日王更不願承擔這個過錯,因此,不論栽贓的現場如何破綻百出,戒日王給冀州遠洋艦隊的交待就是那幾把穆斯林慣使的彎刀。
在遙遠西方發生的事件被緊急傳送回了中原,最先得到訊息的大唐立即友好的將它告訴了正與其劍弩拔張的冀州。於是,大唐與冀州在突厥的戰事被暫時擱置。而冀州的最高統治者————趙王李元霸,在新婚不到三個月,他就要踏上前往天竺之路。
不論古往今來,離別總是讓人情傷。
冀州冀東郡東萊海港。
李元霸俯首在王曉蓉耳邊低語,他要告訴妻子自己最近的感悟:“曉蓉,你喜歡上了我就要飽受離別的痛苦,因為,我是李元霸,我來到這個時代就已經註定了會不平凡……我的生命、我的心,始終會在戰場上!……我想,我的一生已經離不開鬥爭。”扶著妻子的肩膀,李元霸抬起頭來,望向無際滄海,朗聲道:“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王曉蓉熱淚盈眶,她掙開李元霸撫在肩上的手,縮到李元霸身後。身子靠在丈夫挺直的背上,臉緊緊挨著丈夫的背心,王曉蓉那原本紅潤的面色在此時顯得有些蒼白。她厭惡征戰,更痛恨分離,但是作為趙王李元霸的妻子,她卻註定了這一輩子都要面對不盡的分離。這是她的宿命嗎?……她能改變嗎?
第十三章 揚威海外(2)
由於冀州經濟的高度發達,冀州造船業經過六、七年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鐵釘釘連法、船模造船技術和水密隔艙等技術已經在大型海船上廣泛使用。而位於冀東郡的東萊船塢就是冀州造船業中將這些先進科技發揮到極致的佼佼者。
東萊船塢屬冀州官方所有,因此規模極其龐大。在冀州官方的操作下,舟車監先後在東萊設立了三個規模龐大的官營造船作坊,三個作坊全劃歸東萊船塢,作坊裡的所有工匠一律編制有專門的檔案。而且官府還規定,東萊船塢建造船艦所需的松木、楠木,均由軍隊與地方政府共同出力、出資採購運送。如此運作,現今東萊船塢一年至多可造千噸級大海船八十艘、六百噸級海船一百艘。
東萊船塢不但產量高,而且製造的船隻一向以噸位大、質量好、設施先進著稱。該船塢出產的海船上運用了諸多先進的科技。如將底艙隔成多個密閉小艙,這樣就算船艙區域性漏水也不會波及到整艘船,大大增大了航行的安全性;又如安裝了既能提高船艦航行效率,又能減少人員配置的長櫓……諸如此類的科技革新舉不勝舉。那些來往在冀州、大唐和波斯之間的阿拉伯商人們尤其喜歡冀州商船,稱“東方冀州的海船特別巨大,能抗風浪,當可暢行無阻至波斯灣。”但同時,阿拉伯商人們也不無遺憾的說:“只可惜,冀州船隻的噸位太大,不能直接進入幼發拉底河口……”
不管阿拉伯商人稱讚也好,遺憾也好,他們最多隻能購買到冀州普通船塢製造的小噸位海船。至於東萊船塢建造的千噸級大海船,阿拉伯人只能看著眼紅,即便他們有錢也是絕對搞不到的。從建塢至今,東萊船塢出產的千噸級大海船總共不過五十艘,除去遠洋艦隊配備四艘,也只剩下了四十六艘,而這四十六艘鉅艦正是趙王為開闢海外殖民地準備的。
就在三個月前,這四十六艘長四十二丈、寬十八丈的鉅艦已經起航,開始履行它們的歷史使命。千噸鉅艦與五十八艘六百噸級各類海船組成了新的冀州遠洋艦隊,艦隊載著一萬八千多人馬和大批的絲綢、茶葉、瓷器、漆器以及金屬製品駛向馬來半島。
前次由三十二艘大型海船組成的遠洋艦隊就已經把途經的諸國震撼,此次共一百零四艘大型海船組成的龐大艦隊立時就讓那些國家把冀州當作了神話。畢竟,組建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需要各方面的物質保障。如建造大型艦船所需的巨大物力、人力,以及維持艦隊執行的鉅額開支。此外,建造大型艦船對建造者的科技和工藝要求都非常高,就如沿途經過的這些國家,暫不論它們有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來建造千噸海船,且看它們的子民還在依靠獨木舟之類的小型船舟進行近海捕漁,從這一點就可以肯定,這些國家的科技水平是遠遠達不到造大型海船的要求的。因此,在這科技和生產力都相對落後的古代社會里,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實際上代表著一種強大的實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