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頁)
卿……”這段很長,二人以極快的速度背誦出來,而所背內容竟然一字不差。
背完之後,曹植和楊修二人也忍不住對視了一眼,同時看出對方眼中的驚訝,以及掩藏在驚訝背後的點點佩服。
看著楊修,曹植心中暗道:“楊德祖果然如歷史一般,博聞強記,聰明絕頂!”
而楊修看著曹植,心中也暗道:“神童曹植,果然厲害。想我楊修自詡天縱之才,如他一般年歲之時恐怕也稍有不如!父親說得不錯,天下之大,能人無數,往日我卻真有些自大了!”
且不提曹植和楊修心中怎麼想,那邊孔融見到二人記憶力這麼厲害,心知若不拿出些真本事來,恐怕日後會被二人看扁。於是大聲提問。這次孔融可謂使出渾身解數,將“詩書禮易春秋”五經打亂順序抽問其中的內容。不僅如此,間中還會提出經書內所表達的含義。
而一問到含義,二人的回答就不盡相同了。只不過這問並不多,畢竟這是孔融日後要教的內容,若是問多了也就沒有意義了,因此今日考的主要是記憶力。不過曹植和楊修都是記憶強大之人,每每孔融問一出口,二人便異口同聲地回答,而且所答內容是一分不差。
一次、兩次這樣還可,但接連十幾次都如是,讓劉協、曹操和楊彪三人都側目不已。而孔融臉上,驚訝之sè也越濃,不知不覺間,問的問題也越加深奧刁鑽。即便這樣,都難不倒曹植和楊修二人,他們的回答速度跟節奏,沒有半點變化。整整一個時辰,都是孔融在發問,而二人同時回答一模一樣的答案,實在讓人驚歎。
而實質上,孔融大約問了一刻鐘左右,皇位上的劉協已經心中已經答不出孔融的問題來。那邊的曹操好一點,聽了小半個時辰,才敗下陣來,只有楊彪,從頭聽到最後,心中都能答出來。只不過在一些冷僻之處,楊彪可能是年紀太大,記憶有些消退的原因,心中所答的速度卻是跟不上二人了。
問到最後,雖然天氣還有些涼,但孔融額上、背後全是汗水,臉上lù出不自然的神情暗道:“兩個小怪物,最後那兩題,我也不能完全背出來,他們竟然一字不漏地將內容背出來!”心中如此想,孔融臉上也帶有一點欽佩的神情向二人點了點頭。特別是望向曹植時,原本還略帶偏見的目光,此時已經消失一空了。這是士人之間的認同,即便處於不同陣營,但孔融還是難以掩蓋心中之情,這也可以證明,孔融是一名真正的君子。
最後孔融回身向劉協拱手一禮,苦笑道:“陛下,他們的回答,恐怕不須臣多言了。”
劉協連連點頭道:“朕明白!”說完頓了一下,語帶威嚴地喝道:“司空曹操子曹植、太尉楊彪子楊修皆乃天下才智之士,朕深感滿意。詔二人為天子shì讀,欽此!”
曹植和楊修聞言,同時出列拱手道:“謝陛下!”
劉協點了點頭道:“今日天sè已然不早,明日二位愛卿早上就自行進宮吧。這是出入令牌。”說完向身邊的太監點了點頭。
那太監會意,將令牌分別送到曹植和楊修二人手上。接下來,便是一番叮囑,隨後曹操便讓曹植和楊修二人先行離開,他與劉協還有要事商量。孔融怕劉協被曹操所欺,因而留了下來,兩位重臣都留下,楊彪雖是打定心思要打醬油,但也要做做樣子留下的。
曹植和楊修結伴出了後殿,曹植本以為,對自己甚有敵意的楊修不會跟自己說話。未料到楊修卻是語帶佩服之sè道:“四公子果然大才,修讀書這麼多年,自問對聖人經書爛熟於xiōng,天下無人能比肩。不想今日卻是遇到對手了,佩服!”
曹植轉頭望向楊修,見到他雙目之中真誠無比,毫不作偽,也由衷地說道:“德祖兄長過譽了,兄長何嘗不是厲害無比,曹植佩服!”
楊修哈哈一笑道:“四公子莫要稱修兄長了,你我學問不相上下,喚修表字即可。可惜四公子年歲不夠,未起表字,這倒是有些不便。”
曹植聞言,有些尷尬地mō了mō鼻子。一般而言,表字是十五以後才會由父母長輩來起,而大部分人都是二十加冠成年之後才改。而二十之後,才是士人到處歷練的時候。哪會有曹植這般妖孽,不足十歲學問就如此了得。無奈一笑,曹植說道:“德祖所言不無道理待植回去稟報父親,看能否提前取字。”
楊修點頭道:“四公子之能,已不遜於成人,提早取字,想來司空大人也不會反對。”
接下來二人一路笑談,之前雙方之間的隔閡也彷彿不見了,當到得宮門之處時,楊修卻是拱手笑道:“四公子,修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