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部分(第2/4 頁)
,也退回原陣。
二百騎傷亡過半,樊撞山卻沒事,只是槍頭斷了,將槍桿往地一拋,抱拳道:“請陛下允許我再入敵陣,以壯軍威,這回別太早招我回來。”
“不愧真猛將,來人,賜酒。”
不等別人動手,崔騰搶先跳下馬,拿著酒囊跑到樊撞山面前遞了過去,一臉的崇敬神情。
樊撞山也不客氣,拿起酒囊灌了一大口,隨手扔掉,崔騰雙手接住。
樊撞山向本部士兵道:“一、二隊衝過一次了,三、四隊出列。”
二百士兵立刻驅馬向前,樊撞山招手,有人送來一杆新槍,他接在手裡,“不夠,再來一杆。”
樊撞山左手握韁,腋下夾著一杆槍,右手持另一杆槍,再次衝向敵陣。
就像約好了一樣,敵軍仍沒有射箭,也派出一隊將士,大概五百餘人,當先五名將領,同樣手持長槍,樣式不同,更長更粗。
韓孺子擂鼓,樊撞山率軍第二次衝鋒,與敵將相距十幾步的時候,他的左手鬆開韁繩,手臂鬆開,腋下長槍下墜,他一把抓住,雙手持槍,大吼一聲,再次加速,在最後一刻身子前傾,躲過對方的長槍,將自己手中的兩杆槍深深刺進兩名敵將的脖子裡。
敵將人仰馬翻,樊撞山只是速度稍緩,持槍繼續前衝,所至披靡,如入無人之鏡,敵陣又派出第二支隊伍上前迎戰。
樊撞山連破三撥敵軍,直至大軍陣前,舉起右手長槍,向敵陣中最高大的旗幟遠遠擲去,又吼一聲,調頭轉回,再入戰場。
樊撞山這一次衝入戰場五六里,一去一回,損失的兵力卻更少,只有二十幾人亡於陣中。
樊撞山馳至皇帝車前,扔掉剩下的長槍,“還能再衝,只是槍不堪用,馬也不行了。”
“換槍,賜朕御馬。”
兩名將領送上新的長槍,東海王親自牽來皇帝的坐騎,崔騰再次遞上酒囊。
樊撞山喝下酒,對皇帝的馬卻有幾分猶豫。
“朕不愛一馬,獨望將軍平安歸來。”韓孺子道。
樊撞山這才上馬接槍,向本部大聲道:“三、四隊歸列,五至十隊隨我出戰。”
六百人前行,樊撞山指著遠處的京城,“這一回要衝到離城牆一箭之地,讓守城將士知道陛下駕臨。”
敵軍派出千餘人迎戰,這一回將領更多,共有二十多人,衝在最前一排,目標都是楚軍的猛將。
雙方的衝鋒已經與勝負無關,而是關係到士氣與名聲。
韓孺子第三次擂鼓,同時下令全軍備戰。
樊撞山被敵將圍住了,混戰中,他大吼了一聲,似乎受了傷。
韓孺子立即下令全軍前移。
樊撞山衝出包圍,手中只剩一杆槍,敵將倒下五六人。
楚軍主力緩緩前進,做出全軍出擊的架勢,敵軍調整陣形,選擇了撤退。
樊撞山看不到前後的變化,只知前衝,目標唯有一個,就是遠處的城牆。前方的人越來越多,可他看不出有任何東西能阻擋自己。
樊撞山素以猛將聞名天下,今天他的發揮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似乎擁有了十倍於往常的力氣,就算前面橫著一座山,也能一槍挑翻。
城牆近在眼前,樊撞山能望見城頭的旗幟與隱約的身影。
他覺得自己還能再往前衝,跨下的坐騎卻不幹了,哀鳴一聲,重重摔倒在地上。
樊撞山推開死馬,翻身站起,長槍不知哪去了,他赤手空拳,原地轉了半圈,向敵人發出嘶吼。
本部士兵追上來,護住樊撞山,有人將長槍遞到將軍手中。
樊撞山還要徒步前行,一名軍官大喊道:“將軍,已到一箭之地,請速退,勿讓陛下擔憂。”
樊撞山又向城頭望了一眼,跨上一匹空馬,與眾將士往回衝。
城牆之上,鼓聲雷動,喊聲直衝雲霄,為樊撞山送行。
這一戰規模不大,雙方主力皆未出動,影響卻極深遠。
京城裡的人知道自己沒有被拋棄,皇帝親自率軍前來支援。
敵軍明白,雖然接連攻破城池,他們卻沒能讓楚軍屈服或害怕。
對韓孺子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他可以率軍撤退了。
不到一萬士兵,救不了京城,更不可能與敵軍進行真正的決戰,他得見好就收。
天黑之後楚軍才撤,在此之前,韓孺子於陣前犒賞全軍,人人賜爵一級,隨樊撞山衝鋒者賜爵二級,陣亡者三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