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1/4 頁)
再加上上次大朝會之上,李弘旗幟鮮明的救下了裴行儉,更是讓人疑心。
相信這一點李治也能夠看得出來,所以才會對李弘有所警告。
而這次兵制的事情,則是完完全全是軍方的事情了,如果由李弘出面的話,恐怕更會讓李治起疑!
更何況此舉會對軍方帶來相當大的好處,毫無疑問的是,皇家軍事學院一旦成立,軍方必然會承李弘的人情,到時候東宮和軍方的干係可就真的撇不清了。
如果是平常還好,如今尚且有一個雍王殿下在一旁虎視眈眈,李弘卻仍舊堅持想要插手軍方事務。
著實不能不讓戴至德替他擔心。
“戴師放心,兵制改革之事,孤會交給英國公來主持,不會插手過多,對於軍方之事,孤還是有分寸的。”
李弘卻是微微一笑,開口說道。
“可……”
戴至德卻仍舊是緊皺眉頭,不過剛一開口就被李弘打斷了。
“孤知道戴師在擔心什麼,父皇一向對軍權把控很嚴,縱然是母后也從未插手軍務,這一點孤心裡很清楚,只是如同孤剛才所說,如今府兵制的確已經難以適應大唐,若是長久下去,我大唐的軍隊必然會糜爛殆盡。
孤既然位居東宮,又豈能因一己得失而不分輕重?”
李弘的口氣不重,卻帶著淡淡的威嚴,讓戴至德一愣,心中卻是苦笑一聲,這位太子殿下,終究已經不是小時候那個事事聽從自己的學生了。
一時之間,神色不免有些黯然,只是黯然之中夾雜著一絲欣慰。
為君之道,豈能事事聽從臣下?
而李弘心中也是悄然嘆了口氣,不是他想要傷這個老師的心,著實是這件事情不大合適和戴老頭談論過甚,所以用這種法子他也是頗有些無奈的意味……
第二百六十二章:私聊
沒錯,戴至德的擔心很有道理。
但是李弘也有自己的想法。
的確,李治對於軍權的把控極嚴,連武后也不敢染指,但是不要忘了,李弘和武后是不同的。
武后女主臨朝,本就是借李治的權威,名不正則言不順!
但是李弘不一樣,東宮乃是國之儲君,軍政大事,東宮都應當習之,否則何以能夠治理國家。
而且仔細想來,李治對於李弘和武后的態度一向是不同的,對於武后,李治給予充分的信任,將朝堂大事盡皆託付給她,甚至為了讓武后站穩腳跟,還提拔了李義府和許敬宗來輔助武后。
相對於李弘,李治的態度就嚴苛了許多,雖然曾經數次令李弘監國,但是幾乎沒有替李弘培植過自己的勢力,而且在處理政務的時候,也是諸多掣肘,政令不經政事堂則盡皆不準。
和對武后的信任相比,可謂相差很大。
但是唯獨有一點,李治對於李弘的培養,是全方面的培養!
最開始的時候,李治就有意讓李弘習練武藝,也曾經派他到軍隊當中慰軍,可惜的是,當初的李弘,身體孱弱,性子沉靜,最是反感習武,而且接受多了煬帝窮兵黷武的言論,對於軍隊天生有一種抗拒的感覺。
所以這件事情才會一直擱置下來,李治對於李弘的態度,其實一直很明顯。
這一點,從允准他建立東宮六率就可以看得出來,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李治下令,從禁軍當中調撥軍隊組建東宮六率,又豈是一時衝動那麼簡單?
李治內心當中是希望,李弘能夠接觸軍事,這樣才能在以後處理好軍方的事務。
只不過後來,軍方和文臣的對抗讓李治嗅到了一絲不安,所以才會警告李弘,讓他把握好分寸。
現在想來,只要自己不過分的將勢力滲入軍隊,李治也並非全然不許李弘接觸軍事。
不過這些話,已經殺雞到了帝王心術的範疇,卻是不大方便對戴至德說的,所以李弘只好用了一個不太好的辦法。
戴至德愣了片刻,嘆了口氣說道。
“殿下心中有分寸便好,不過縱然是陛下那裡不會計較,殿下可準備好了如何應付洶洶的朝議?”
就算李治那裡不會說什麼,這件事情恐怕還是阻力重重。
府兵制推行至今,早已滲透到了方方面面,若是要改革兵制,必然會觸及到許多人的利益。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軍方和文官勢力的爭鬥一直在繼續,毫無疑問的是,改革兵制對於軍方的實力將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所以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