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3/4 頁)
之時,衡水營報警信使趕上諸葛攸的隊伍;聽說白馬渡和稟丘遇到大隊敵軍偷襲,非常危險,諸葛攸沒有擔憂,反而十分亢奮。危難之時見英雄,白馬渡和稟丘越是危急,越能顯出他諸葛攸的本事不是?
一邊快馬向石青緊急報訊,一邊安排人手通知官渡、管城等地新義軍立即帶降兵回返與他會合。諸葛攸隨即率領陸戰營及其麾下降兵快速退往浪蕩渠。他很清楚,浪蕩渠是新義軍回師救援的重要通道,必須操持在己方手中。
出乎意料的是,諸葛攸趕到浪蕩渠的時候,對岸已經佈下一支打著張煥、江屠旗號的人馬;五千衣甲齊整計程車卒沿渠岸散開,分成三隊,扼守在對面三個易於登岸的灘塗地,防守幅度至少有四五十里寬。
原來因為王猛、韓彭早有準備,張煥突襲白馬渡未能一舉成功,雙方一攻一守,戰事陷入膠著;張煥見勢不對,一邊率大部繼續猛攻新義軍,一邊分遣一支人馬搶先佔據浪蕩渠東岸,以便阻止回師的新義軍。
搶佔浪蕩渠的意圖落空之後,諸葛攸沒有著急,盯著對岸望了一陣,他把降兵中的校尉、軍司馬、軍侯等枋頭軍骨幹挑選出來編入親衛隊帶在身邊,隨護將幾千雜兵召集起來訓誡道:“枋頭被新義軍佔據,蒲洪、蒲健完了,枋頭軍也完了;只是,這些與汝等並無多大幹系。汝等家人子女已在新義軍下轄,汝等若想謀取榮華富貴,可以加入新義軍;汝等若想日後和家人子女團聚,必須聽從新義軍指揮。”
訓了一通之後,諸葛攸將三千多名降兵編入陸戰營,命令陸戰營軍司馬張凡為臨時統帶,率四千人沿浪蕩渠南下向尉氏運動。
諸葛攸暗自叮嚀張凡,一路務必多樹旗幟,多造聲勢。但若遇敵,能避則避,不要輕易作戰交鋒;利用降兵充當疑兵可以,真個交鋒起來,可就靠不住了。
張凡率部剛剛離開,諸葛羽、戴洛兩人率一千多新義軍押著幾千降兵趕到;諸葛攸照例而行,將這股人馬分作兩部,一支運動到陳留南部,與張凡遙相呼應;一支在陳留北部運動,分散對方視線;第二日一早,丁析率部押著降兵從管城回返,諸葛攸又將這股人馬分成兩支,一支停留在原地,向對面的敵軍施加壓力,一支繼續南下,做出尋機渡水的態勢。
一天一夜的時間,浪蕩渠上游,西岸不到一百五十里寬的地域內出現了五支新義軍。五支人馬有的伐木編排,似乎準備渡過浪蕩渠;有的立寨紮營,作出阻斷張煥大軍退路的架勢。
依舊在率部猛攻白馬渡的張煥聞報後傻了眼,他沒想到新義軍主力回來的這麼快、這麼多。這仗沒法打了,再打下去,就不是自己堵住對方的退路,而是對方阻住一萬二千豫州軍的退路。這一萬二千豫州軍,可是自己兄長的命根子,說什麼不能有失。
二月二十九黃昏,就在石青向蒲健索要賠償的時候,張煥停止攻擊;當晚,趁著夜幕的掩護,偽裝的豫州軍快速退會陳留,第二天一早,渡過惠濟渠,來到浪蕩渠東岸。坐鎮尉氏的冉遇隨即派遣三千人趕到西岸接應。諸葛羽、張凡見狀,沒有攻擊,率兵北撤,丁析、戴洛兩支人馬跟著北撤。
對岸之敵撤走後,諸葛攸指揮降兵在浪蕩渠上搭了一座浮橋。
三十日晚,五支人馬在浪蕩渠西岸會合,連帶降兵,集結出一支一萬五千多人馬的大軍。當天晚上,諸葛攸率一萬人馬連夜東返,救援稟丘,諸葛羽帶五千人在浮橋兩端立下兩個臨時營壘,以守護浮橋,接應回師的人新義軍大部。
段氏鮮卑雖然被逼著攻打稟丘,其實心中一直揣揣不安,時刻盯著白馬渡和浪蕩渠;張煥撤走,新義軍大部回師的訊息第一時間傳到段龕耳中;得報後之,他二話不說,命令部落人馬急速後撤,段羆率兩千多騎斷後,防止稟丘城追擊。
三月初一,石青率權翼部精騎、天騎營趕到浪蕩渠,聽聞張煥、段氏鮮卑先後退兵之後,他頓足大叫,連道可惜。早知如此,新義軍主力就不用急著趕回,他也不會在洛陽放走那八千枋頭軍了;即便拼著不要八千匹戰馬,也要把蒲氏的力量先行消耗殆盡,如此,他才會放心。
與石青懊悔不迭的心情相反,新義軍上下個個喜氣洋洋。
這是一場大勝!
這次勝利的意義與偷襲樂陵倉不同,樂陵倉收穫得的是輜重財富,依靠取巧,勝利得有些僥倖。
與枋頭軍一戰,大多是硬碰硬的對拼,這樣的勝仗來自於實力,收穫的是信心和名聲;枋頭軍!蒲洪!以往代表著顯赫,代表著強大的名字,被新義軍徹底擊垮粉碎,這豈不意味著新義軍更為強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