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3/4 頁)
、滹沱河浮橋、安平、下博縣、冀州城這一路為誘敵深入之方向當可無疑,安平、下博縣守軍只需稍稍抵抗便可詐敗而走,與主力會合在冀州城下阻殺敵軍。為了安平、下博縣軍民能夠安全撤離,祖夫人麾下的五千混編騎也將北上歸入李將軍轄下,作為博陵一帶的機動人馬應對萬一。”
李承亢聲應答:“遵命!”
王猛眼光轉向雷諾、劉準。“事不宜遲,請雷都督即刻迴轉魯口安排防禦,請劉太守即刻安排安平民眾撤離,至於安平郡守兵何時撤離,等敵情探明之後再定。”
“遵命。”雷諾、劉準、李承齊聲應答。
三人一一領命而去,燈火通明的議事堂只剩下王猛、丁析兩人。過了一陣,丁析悠悠嘆道:“王大人詐作大將軍誘敵深入之計以穩定軍心士氣,看來效果頗佳,只是虛言誆騙並非長久之計,終有揭曉之日;在此之前,如何應對燕軍,還需早拿主意才是。”
“丁司馬以為王某所言全然是詐麼?”王猛呵呵一笑,笑對丁析說道:“實不相瞞,適才所言除冒用了大將軍之名,其餘皆是王某到冀州兩月來深思熟慮之結果,亦是此番應對燕軍之根本。”
“咦?這麼說王大人對燕軍南下早有所料?關中大軍真的即將北上?”丁析愕然一驚,在此之前接到燕軍南下的訊息之時,王猛說自己新來冀州,驟然統領徵北大將軍府,只怕將士多有不服;在燕軍南下之危急時刻,必得冒石青之名,用“誘敵深入”“以守代攻”等諸般說法安撫人心士氣,以便撤離或堅守得以順利進行。出於穩定大局的目的,丁析同意為王猛遮掩佐證;但卻沒將他適才的言語當真,對石青已經悄然北返,即將統帶關中大軍北上的說法更是嗤之以鼻。
“大將軍之所以調王猛前來冀州,就是擔心燕軍會趁機南下。如此這般,王猛若再不知燕軍可能會南下,那就太辜負大將軍的信重了。”
王猛一曬,不經意地說道:“王猛不知道大將軍北上之期,關東大軍出關救援亦是虛言;但是,半月之前王某已發函命令襄國後軍悄悄北上,燕軍若在夏收後南下正好可以及時接應,燕軍若是不來就當一次演練也是無妨。孫威都督覆函冀州,言道四月初六王龕將軍會率三萬後軍離開襄國,眼下也許快到無極了呢。”
“竟有此事?原來王大人早有準備!”丁析一驚,心中對王猛又看高一層。稍後忍不住疑惑地問道:“後軍為何不急赴盧奴、安平等燕軍南下必定之地阻敵,怎地要去無極這等偏僻之地?”
無極位於中山東部邊緣與博陵交界之處,距離南下冀州的中路途徑、西路途徑都有百十里地,燕軍南下攻擊時完全可以無視之。
“真的不起眼麼?那就好,也只有這等不起眼之地才能稍減慕容氏兄弟的戒心。”
眼中冷芒一閃,王猛聲音清清涼涼地說道:“丁司馬留神細看,不僅無極,還有安國,這兩個不起眼之地要不了多久就會成為戰事的關鍵。王某要將這兩地變成一個巨大的陷坑,單看燕軍能有多少人馬往裡填。”
第七集 第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
號角長鳴,探馬飛奔。隨著慕容俊一聲令下,準備多時的各部燕軍紛紛出動,在幽冀交界地帶掀起漫天狼煙。
慕容評、高開兩部出青縣、滄縣,在河間與封奕部會合後,徑直殺向西南方向的魯口;悅綰率部出清梁,目標指向西南的中山郡盧奴城,從朔平出發的慕容恪部緊隨之後;先鋒副將慕容軍率部出雄縣奔高陽,慕容俊在慕輿根等諸多文武將官的陪同下率燕軍主力從容城南下,行軍路線筆直地指向蠡縣、滹沱河浮橋、安平……
至此,燕軍兵分三路,撇開東邊的渤海郡,從冀中、冀西兩個方向突破冀州的總體方略暴露無疑。
四月初十上午,安平城兩萬多民眾開始向冀州城撤離,似乎知道己方主力正趕來接應,駐守浮橋的燕軍膽氣壯了許多,打探軍情的小股精騎開始在安平附近出沒,並時不時與李承部混編騎相遇,爆發出一起起小規模戰鬥。
安平城南門外,丁析、劉準、李承三人正在向王猛道別。
李承、劉準面色肅穆,昨日的振奮輕鬆不翼而飛。燕軍的訊息大致已經探明,三十萬大軍造成的壓力讓任何人都無法感到輕鬆。
原魯口幽州軍被收編之後,徵北大將軍府下轄十二萬人馬;其中兩萬騎兵,十萬步卒;這支人馬和南下燕軍相比無論是數量還是騎兵所佔的比例都相差很遠,而且分散部署在襄國、冀州城、渤海郡、博陵郡、中山郡、常山郡、趙郡等七個郡國十數個城池裡,遠不如三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