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2/4 頁)
阻擊之、消耗之、最後一舉擊潰之。”
“好計!好計啊——”
雷諾欣然色動,脫口讚道:“燕軍強悍,雷諾一直擔憂,大將軍日後統一中原攻略幽州之時民軍會付出慘重傷亡,哪知道雷諾杞人憂天,大將軍隨便一計便完全顛倒了形勢,以守為攻,引得燕軍自行前來送死。哈哈!大將軍不愧為大將軍,雷諾得以追隨左右實乃此生之大幸。”
劉準手鋝長鬚,搖頭晃腦地說道:“是極!雷都督之言和劉某所想別無二致。”
李承喜形於色,嘿嘿低笑。丁析卻是古里古怪地瞥了王猛一眼。
王猛神色淡然,沒有任何表情,待眾人安靜下來,繼續說道:“此計所好,然而行之卻極為艱難。慕容氏子弟英傑輩出,特別是慕容俊、慕容恪、慕容霸俱非等閒人物,豈會輕易中計?豈會枉送士卒性命?”
“任他再是狡詐,也只能被大將軍玩之於鼓掌間。”李承篤定地插了一句。劉準聞言頜首附和。
雷諾沉吟片刻,思索著問道:“此事確實很難,不知大將軍具體是如何安排的?”
王猛從容答道:“從幽州南下一般走三路;東走渤海南皮,西走中山、常山,中走博陵。燕軍南下或許會三路並進,或許會兵分兩路,或許會集中兵力突破一路,未有定勢。是以,石大將軍可以預言燕軍夏收後南下,可以預先定下策略,卻不能提前制定具體部署。”
“不錯。此是至理。”雷諾連聲稱是,少頃,口氣一邊再次問道:“哪麼,大將軍的應對策略是……。”
“幽、冀交界之地,東臨渤海,西靠太行,山海相夾之間,地勢相對狹窄,民軍之所以扼守這一線,就在於在此佈防可使防禦緊湊,東西中三路人馬很容易相呼應。同理,燕軍南下無論是分作兩路或是三路,各路人馬相隔不遠相互依託,同樣露不出破綻。鑑於此,大將軍定下的第一個策略是離散對手,務必讓南下各路燕軍東西不得相顧。諸位是否明白?”
說到這裡,王猛頓了一頓,眼光在迷惑不解的李承和劉準臉上一掃,旋即開口解說道:“燕軍若是齊頭並進地南下,哪怕民軍抵擋得住,卻也不易找到破敵良機,如此大將軍誘敵深入並消耗之擊潰之的目的就很難達成;逢此時,我軍該盡力營造出一種犬牙交錯的局勢,讓對手有的停滯不前,有的一路深入,彼此拉開距離,難以及時呼應。如此便有了破敵之機。”
“哦——不錯不錯。只是如何營造出這種局勢呢?”劉準恍然大悟。
“此事說來簡單,不過是堅守、撤離兩途。在敵軍強烈的攻勢之下,有的城池必須堅守以阻止敵軍推進,有的城池可以稍做抵抗便做詐敗狀撤離,具體如何,當在弄清敵軍攻擊態勢之後在做定論。不過……。”
王猛聲音一揚,截然說道:“以目前態勢來看,對方必有一路人馬會從博陵南下,如此安平就成了對方突破的重點。安平城池矮小,不是阻擊對方的最佳選擇,應該立即撤離。”
“撤離安平?”劉準雙眉一抖,若不是聽王猛講解了好一陣的佈局策略,他定會跳起來大吼。這幾年他和渤海郡北部的鄉鄰顛沛流離,由滄縣而南皮,再至樂陵兩河地區,再至安平,不住地遷移,眼下好不容易在安平立住腳,打算過幾年安生日子,怎麼又要遷移?
“是的,安平兵馬人丁都要撤離。”
王猛回答的不容置疑,頓了頓,他放緩語氣道:“劉太守放心,撤離是暫時的,也許用不了一個月就會再回來。到時田地裡的夏粟剛好長起來,房屋城池也會完好無缺。”
“嗯,這樣啊……”劉準頗為失落,下意識地應了一聲後又問道:“以王大人之見,安平什麼時候開始撤離?”
“現在。”
王猛輕輕答道:“請劉太守傳令全城民眾,只帶糧食細軟,連夜向冀州城撤離。”
“現在!!!”雷諾、李承俱是一凜,適才的輕鬆不翼而飛。敵人大軍壓境,軍情十萬火急,就算大將軍早有定計,這一仗也將是十分艱難十分兇險的。
“王大人!魯口該如何做?還請示下。”雷諾起身問道。
王猛道:“敵軍動向尚且不明。在此之前,請雷都督謹守魯口,以待後命。”他眼光一掃,落到李承身上,又道:“李將軍的混編騎留下來,護衛安平以及下博縣(今日之河北深州)民眾撤往冀州城。”
“遵命。”李承起身應答,末了疑問道:“下博縣也要撤離?”
王猛篤定地點點頭。“敵情未明之前,其他幾路是攻是收尚未能確定。蠡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