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部分(第2/4 頁)
真。只是——今日在朱雀航見石青忽發神勇,一槍擊殺享譽江東已久的武潘安,弟弟突然想起逸君說的讖言,恍然感覺此事也許是真也不一定。”
“讖言?”謝尚臉色一整,一邊向偏僻之地踱去,一邊凝重地問道:“當真有此事?”
“當真。”謝安緩步跟上,給予了肯定地答覆後,話音一轉直接點破了謝尚的心思。“從兄,你不要想打交結石青的主意,陳郡謝氏以及江東士人只能緊隨大晉朝廷,和石青走不到一道去。”
“為何?”
“因為石青出身貧賤,此時雖在高堂,心裡掛念的依舊是貧賤之民。逸君也許沒有覺察到這點,他談及中原舉措之時,弟弟卻感覺到了,石青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貧賤之民,不僅給他們以賑濟,還教他們讀書識字,重用、提高他們的身份地位。石青若為政一方,與我江東無干,弟弟不願意招惹是非,自然由他去吧。然而,弟弟今日突然感覺到,中原也許容不下石青的雄心,江東也許早就是他的目標。若果真如此,為謝氏和江東士人長遠計,弟弟絕不容他得逞。”
謝安握拳一揮,決絕說道。
“感覺?安石……”謝尚疑惑地盯著謝安。他深知這個從弟的才能,並將陳郡謝氏崛起為能與王、庚、桓等並肩的希望寄託在這個從弟身上。然而,憑感覺進行推論斷定畢竟難以讓人自信。
謝安解釋道:“弟弟以前不怎麼關注朝中事務,也沒真正留意石青,對他歸順朝廷的用意一直未做深究。如今既然發覺此事蹊蹺,自然要先探究一番再做定論。剛才弟弟已經差人請王彬之和敬文去了,這兩人一個在殷浩幕內,一個身居中樞,應該能給弟弟提供不少內情。究竟其中有何蹊蹺,弟弟和他們詳談後應該就會明瞭。”
謝尚點點頭,問道:“若是入仕,安石打算去哪任職?正好殷淵源在建康,為兄和他關係交情不錯,明日就拜託他代為向朝廷舉薦。”
“從兄,找殷淵源舉薦有些不妥,弟弟以為,從兄該和殷淵源保持距離。”謝安先婉拒謝尚的建議,然後衝驚疑不定的謝尚笑了笑,解說道:“從兄,這段時間殷淵源名聲大噪,如日中天,他若聰明的話,便該急流勇退,若想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很可能會鬧得灰頭土臉。這時候謝氏還是遠離是非為好。”
“咦——為兄怎麼沒想到這一層。”謝尚一點就透,立刻醒悟過來,隨即對這個從弟更是佩服,遂以商量的口吻問道:“以安石之見,殷浩之後,誰會領北方諸事,為兄又該找何人舉薦安石?”
謝安笑道:“從兄勿須為弟弟操勞,弟弟決意明日去尋褚國丈處毛遂自薦。永和五年,褚國丈領兵北伐功敗垂成,引咎辭去徵北大將軍之職。此事對褚太后打擊極大,放手不理朝政,朝中一切取決於會稽王一人,此誠為失衡之道。以弟弟之見,過段時日褚國丈也許會重新擔任徵北大將軍之職,殷淵源也許會繼續擔任揚州刺史之職,只都督北方事物會交由徵北大將軍府。”
“好好——好!”謝尚眼前一亮,連聲叫好。
就在這時,僕役來報,吏部侍郎中王薈王敬文應邀過府來了。邀請的另一位客人殷浩幕僚王彬之不在建康,聽說大祭一結束,他就乘快船趕往廣陵去了。
“這般時候,有什麼事能讓王彬之匆忙趕往廣陵?”謝安目光一閃,旋即大聲吩咐:“快請敬文賢弟過來敘話。”
第七集 第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
大晉朝廷的祭祀進行了七天,祭告天地,厚賜功臣,拔擢人才,皇家賜宴,各種活動不一而足。作為有功之臣,在最後一天的朝會上,石青也得到了封賞獲得了一個極其顯赫的職位:東平國公領左將軍職。
東平國公這個爵位可不低,和徵西大將軍桓溫的臨賀郡公一般上下,在大晉朝廷司馬氏之外,也就只比民王麻秋、燕王慕容俊兩人稍低而已。石青的“徵北大將軍”屬於民王賜封,並非大晉正式職位,是以褚太后又給他加了一個正式的左將軍職務。
“…東平國公難得來一次江東,恰逢江東春暖花開,國公就多呆一陣領略了江東美景再走吧。朝廷還有許多大事需要諮詢國公呢…”
褚太后口吻不疾不徐,清脆甜冽的聲音自珠簾後徐徐傳入耳際,石青明知這是將自己滯留在江東的藉口,依然生不出惡感,俯首應道:“是,微臣謹遵太后鈞命。”
郗超連日來奔走四方,終於打探出“大晉朝廷打算把石青軟禁在建康逼迫其傳令中原徹底歸附江東的意圖”,只是沒打聽出褚衰、殷浩矯詔誆騙石青南下的緣由。
“…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