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3/4 頁)
若有此事,即刻恭送謝攸大人南歸,並追究主事者擅自妄為之罪,向朝廷做個交代。”
“如此有勞東平國公了。”郗愔就坡下驢,轉顏相向;如何找替罪羊是石青的事,他郗愔只要能救出謝攸就成,其他的勿須操心。
石青來到案前攤開宣紙,磨了一會煙墨,隨即抓起狼毫,一張手諭一揮而就。吹了一吹後,他拿過來遞給郗愔。
郗愔接過,飛快地瞟了一眼,旋即眉開眼笑地施禮道:“郗愔多謝東平國公,也替謝攸大人一家老小謝過東平國公。”
讓郗愔眉開眼笑的是手諭上的五個缺筆字,郗愔在肥子曾聽人說過,石帥手諭最難偽造的不是筆畫和印章,而是缺筆字。石青所書手諭往往會毫無規律地出現個別或者幾個缺筆字,缺筆字越多代表石青對執行手諭的要求越嚴厲。像郗愔這張有五個缺筆字的手諭,幾乎算是最多的了,這代表石青要求接令之人必須全力一赴,不折不扣地完成將令。這怎能不讓郗愔欣喜呢?
其實缺筆字是石青習慣性寫出的簡體字,他也沒有把手諭上的簡體字數目規定為執行要求等級,一切都是下面人以訛化訛猜測出來的。不過,在聽說之後,他不知可否地笑了笑,沒有可以辯解。有時候,帶有神秘色彩的謠傳對鞏固首領的地位很有益處,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郗愔滿意地告辭而去,石青則開始獨自反省。
奇貨不再可居,徹底收復中原的誘餌未必有人肯信,分化瓦解建康各方勢力的意圖如今成了泡影。照此看來,多留無益,而且危及性命,該是考慮退路的時候。
石青很快拿定了主意。只是什麼時候走呢?
無論如何也要保證中原春耕夏收的順利,郗愔此去鄴城,來回只怕至少需要兩個月,在他沒有回來前,大晉朝廷應該不會逼迫過甚。這麼看來還有兩個月的緩衝,足夠保證春耕夏收的順利完成了……
石青正在琢磨著,堂外忽地響起急驟的腳步聲,伴隨著腳步聲的是何三娃興奮異常的叫嚷:“國公。你快來看是誰來了——”
“哦。是誰呀——”
石青不由自主地踱到出去,站在堂口向外看去,但見何三娃滿臉紅光氣喘吁吁地跑到石階下,與石階相連的硬土道盡頭的跨院大門人影一閃,兩個長身玉立的高大少年軍士在高崧的陪同下並肩走了進來。兩個少年一個甚是陌生,認不出是誰,另一人雖然也很有些陌生的感覺,但憑那滑溜靈動的眉眼,石青還是一眼認了出來。
“小耗子!”石青不假思索地叫了出來,
來人正是小耗子和弓蠔。石青南下後,徐州將軍周成在泗口安排了幾艘船隻,專門供信使在建康、鄴城之間來往週轉。小耗子兩人先是騎馬,到泗口後轉乘船隻,兩人日夜兼程,行動快速,而且沒有一點耽擱,只二十天便抵達建康。
“石帥——”小耗子狂呼一聲,猛然一衝,兩三步間便邁過跨院通道來到石階之下。就在腳步抬起欲待上跨之際,他突然想到初見祖鳳時“丟臉”的情景,身子猛地一首,在石階下止住,然後一整衣甲,單膝跪倒,上身挺直,拱手抱拳,朗聲說道:“小耗子奉二夫人之名前來傳遞家書。見過國公!”
“哈哈——”看到小耗子似模似樣的神氣,石青哈哈大笑,隱晦地讚許道:“一段時間不見,看來是長大了,起來說話吧。”
“是!”小耗子恭恭敬敬地應了一聲,起身後踏上臺階,湊到石青跟前,笑眯眯地說道:“國公!小耗子與國公分別的這段時間認識了一位兄弟,這位兄弟乃是上黨人氏,姓弓名蠔,年齡雖小,卻是弓馬稔熟,武藝好生了得,是以,特地帶來給國公……”
“弓蠔!”不等小耗子說完,石青驚叫一聲,打斷了他的介紹。
弓蠔聽見石青叫喊自己的名字,連忙拋下高崧,加快腳步來到石階前行禮道:“弓蠔見過東平國公!”
小耗子則是詫異地問道:“國公!怎麼啦?你以前認識弓蠔兄弟?”
“不認識,本國公只是覺得兩個“耗子”結識為兄弟實在很有緣,所以有些驚奇。呵呵呵……”石青一邊解釋,一邊笑呵呵地打量弓蠔。
其他人包括弓蠔自己都不知道眼前的弓蠔曾在歷史上有什麼成就,石青卻是知道的。冉閔之後三十年,數十種族、上十股勢力,萬千猛將在中原爭戰,其中公認的“萬人敵”就只有鄧羌、弓蠔兩人。石青自認武藝不錯,除了冉閔之外,至今尚未遇到對手,但他知道,只要給眼前少年幾年戰陣歷練的時光,單打獨鬥自己必定不是對手。這人可是能夠媲美蜀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