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第3/4 頁)
。民軍久經沙場訓練有素,進退皆由章法,石青臨陣應變迅速果斷,根本沒有荊州軍可以鑽的空子。想了一想,桓溫命人傳令,讓桓衝放棄左敬亭部,率部向西攻擊敵軍騎兵側翼,爭取和向東包抄的三千步卒會合,合圍斷後阻截的兩千敵騎。
石青沒有參與衝殺,他一直在注意荊州軍的動向,待桓衝部剛剛調轉方向,便即命令弓蠔部脫離戰鬥,趕過來與小耗子會合。
號角聲中,馬蹄奔騰,兩千騎兵會合一處,唿哨一聲,在荊州軍合圍之前,從北邊的縫隙竄出去,向宛城絕塵而去。望著親衛騎遠去的背影,桓溫發了一陣呆,喝令全軍收兵回營。這一戰對桓溫的影響極其深刻,從此刻起他便下定決心,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建立一支編制騎兵,否則所謂的北伐就是空談。
石青垂頭喪氣地進了宛城,將召集眾將到王朗的大帳,然後凝重地說道:“石某準備今晚啟程北上,到鄴城耽擱兩天,處理些事務順帶再組織一支人馬,然後就北上去救援冀州,爭取入秋前擊敗慕容氏,將燕軍趕回幽州。燕軍騎兵眾多,石某原打算帶上親衛騎回轉,如此對陣之時多點倚仗,只是桓溫用兵老辣,心思細密,石某擔心沒有騎兵護衛,宛城可能有失,是以決定把親衛騎留下來,暫歸王將軍麾下,進行統一指揮排程。”
王朗插言道:“有魏將軍、左將軍襄助,宛城固若金湯;大將軍勿須在意,請帶親衛騎一起走吧。”
石青擺擺手,憂慮地說道:“四月初戰事開啟,中原受到燕國、大晉三面夾攻,一個多月來,我軍有攻有守,應對的非常好,眼前的局面可算是很不錯;儘管如此,我方在戰局中依舊處於劣勢,真正的轉折還未到來,苦戰的日子還很長。石某走後,可能一兩個月內都不會有援兵過來,宛城戰事需要各位獨力支撐了。這是一場艱辛而又漫長的戰事,每多一個士卒,力量就會增大一分,親衛騎留下來很有必要。石某在此需要告誡的是,中原非常空虛,荊州軍一旦深入豫州,後患無窮;諸位務必小心謹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用心守好宛城就是,切切不可因為急躁貪功中了桓溫之計。”
左敬亭和王朗、魏統同時起身,肅然應道:“謹遵大將軍之令。”說罷,他沒有即刻歸座,卻一摸腦袋呵呵憨笑道:“大將軍這個稱呼該改一改了,回鄴城以後,大將軍先進了王號再去對陣燕軍,呵呵,免得在慕容俊面前低了身份。”
“對啊!大將軍該當進王了。”王朗、魏統猛然一悟,笑容滿面地起身諫勸,連帶著弓蠔、小耗子、何三娃等小將也跟著湊熱鬧,一起嚷了起來。
石青笑了笑,道:“這次只怕再躲不過去了,石某原說要在鄴城耽擱兩天,為的就是此事。戰事正緊之際,石某稱王該當會提振些士氣。”
向諸將交待完畢,當天晚上,石青帶了何三娃和兩百隨身親衛悄悄出了宛城,日夜兼程趕赴鄴城。
五月十七日下午,石青抵達許昌,並在此湊巧遇上了韋伯陽。韋伯陽是受麻姑、祖鳳兩人差遣到宛城向石青通報鄴城和對燕之戰諸般事務的。他主要向石青稟報了三件事:
一是在麻姑、祖鳳的維持下,鄴城很穩定,政務部、秘書監等正在籌備石青登基稱帝之事,並已遣使四方向天下士人昭告。二是徵北大將軍府上下在王猛統帶下,進退有度,接連在安國、冀州城、無極三地大敗燕軍,自戰事開始以來,民軍以不到三萬的傷亡代價,斬殺俘獲燕軍近十萬,燕軍已經失去銳氣,在也無法威脅到民軍了。三是條子的宿衛軍和蔣幹的宿衛軍合兵一處,除留下兩萬人馬衛護城防外,另外兩萬人馬聯手魏憬部混編騎、黎陽張溫部五千步卒一同啟程,準備南下救援宛城,如今已經到了汲縣。
韋伯陽剛把第一件事說出來,石青立馬安心了許多,冀州城有王猛在,所以他最擔心的不是對燕戰事,而是麻秋身死可能帶來什麼影響,群龍無首引發的混亂可大可小誰都無法預測,萬一引起中原地方上的叛亂,對現在的鄴城來說可就真是雪上加霜了。對韋伯陽說得登基稱帝一事他倒不是很在意;作為有現代意識的穿越客,是稱王或是稱帝,更或者依舊保持大將軍的稱號,他並不很在意,他在意的是實打實的權力,只要能將中原九州牢牢控制在手,只要能讓中原士民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無論什麼名號都是浮雲啊。
韋伯陽說出第二件事後,石青徹底放下心來。儘管對王猛很有信心,但是對方的表現仍然給他帶來了許多出乎意料的驚喜。十餘萬人馬對陣三十萬大軍,這種情況下不僅擋住了對方的勢頭而且尋隙消耗了對方大量人馬,這絕非一般人能所為,石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