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2/4 頁)
出了潼關,並轡西向。走不多遠,趙俱帶了二十名騎士趕上來,請求與石青結伴迴轉長安。
石青自無不允之理,二十三騎隨即放開馬力,直奔長安。
王猛初始尚有一些顧慮,走到華山腳下之時,王猛再次暗示石青,他知道華山有樵夫小道直通崤函,翻越崤函二山,便可迴轉司州,請石青以自身安全為重。
石青一笑,沒有理會。那樣做等同與麻秋撕破臉,關中從此再難為新義軍所用。
王猛自此死心,索性學石青一般,拋下顧慮,和趙俱一來一往地攀談起來。
一行人緊一程慢一程,午後抵達驪山,趙俱提議小憩片刻,石青連聲贊好。當下眾人在山腳下歇馬進食,一個時辰之後,這才再度啟程。
未時末,將近長安之際,一道十餘丈寬的碧水橫在面前,攔住去路。趙俱遙遙一指,笑道:“姑爺。到灞上了。過了灞橋,便算到了長安。”
石青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碧水之上,一座小橋橫貫東西。想來那就是被後世文人傳唱千古的灞橋了。
灞橋橋面、橋欄俱是木質結構,橋墩卻是六根粗大的石柱。有結實的石柱為墩,即便橋面被毀,重建也會非常容易,只需鋪上木板就可。六根石墩相距很近,石墩間跨度不大,比起以後的石拱橋,這種搭橋技術顯得很粗造,很落後;儘管如此,石青依然嘖嘖稱奇,在這個時代,他還是首次見到這種耐久性的石墩橋。
石青正自興致盎然之際,灞水對面忽然響起轟隆隆的鐵蹄奔騰之聲,緊接著煙塵捲起,旌旗招展,一大隊精騎從對岸露出身形。石青閃眼看向趙俱,趙俱似乎早有所料,從從容容地一肅手,道:“姑爺。請——”
石青微一頜首,輕喝一聲“駕——”,打馬上了灞橋。
對岸精騎來得很快,石青還未跨過灞橋,對方也已趕到。數千精騎大多勒馬止住衝勢,唯有十數騎依舊向前,直到石青面前,這才猛地勒住戰馬,為首騎士抱拳拱手,亢聲叫道:“姑爺。麻帥麾下串子奉命前來迎接,甲冑在身,不能全禮,請姑爺恕罪。”
石青定睛看去,只見來將精瘦兇悍,正是在官渡浮橋有過一面之緣的串子。他笑了笑,一抱拳道:“勿須多禮。辛苦串子大叔了。”他這聲大叔是順著麻姑的關係而來的。
串子緊繃的臉皮抽動了幾下,似乎代表笑意。旋即,他衝四周揚聲喝道:“小兔崽子們。都來見過姑爺。姑爺可是關東赫赫有名的豪傑。”
“見過姑爺!姑爺威武——見過姑爺!姑爺威武——見過姑爺!姑爺威武——”灞水西岸,數千騎士揮舞著長槍,振臂高呼。聲浪一浪未息一浪又起,起起伏伏,經久不絕。
石青傲立灞橋之上,抬眼四顧,待歡呼響了四五輪後,他瞅準空子,一挺蠍尾槍,振臂高喝:“好!兄弟們都是好漢子!石某今日得以認識各位兄弟,三生有幸!”
王猛瞧著這一幕,身子一熱,他終於明白石青為何不顧兇險也要來長安了。麻秋——麻姑——石青這是無法割裂的關係,不管怎麼鬧,新義軍和屠軍都是自己人,相互扶持相互支撐的自己人。
屠軍精騎忘記了趙俱,忘記了王猛,前呼後擁著石青向西進發。
灞水距離長安只有十二里,這點距離,對於戰馬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石青剛剛放馬趕出一程,不經意地一抬頭,便見一道南北綿延十餘里的高大城牆橫亙在前。
城牆牆體高約四長,城根下還有丈餘高的牆基,為了給攻城製造麻煩,城牆基呈四十度的斜坡緩緩向前延展,一直探到寬闊的護城河沿。正對石青的這面城牆,其上隱約有五個城樓,其中邊沿的是兩個角樓,中間的三個是城門樓,其下各有一道城門。
石青在路上聽王猛說過長安,知道長安共有十二道城門,東西南北四面城牆各有三道。此時面對自己的東城牆從北向南依次是宣平門、清明門、灞城門。灞城門因灞橋而名,當是自己進城之門。
“姑爺!這邊走——”石青沉思之間,緊隨左右的串子提醒了一聲,引著石青拐上了向北去的岔道。
石青好奇地瞥了串子一眼。串子隨即解釋道:“姑爺這等豪傑進長安,當由中門而入方能顯得威勢。嗯,麻帥正在清明門翹首一盼呢。”
石青呵呵一笑,沒有再問。
順城向北,走出兩三里,來到中間的城樓之下。遠遠地,石青便見城樓上旌旗如林,華蓋如雲,其上密密麻麻不知站了多少將領士卒名士貴人。
城樓下又是另一番景象。清明門有三道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