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4/4 頁)
筆挺,長得也比同齡人高一些,江氏有些發愁,女孩兒太高並非好事,按照現代的演算法,沈興淮如今有一米七幾,沈三一米八出頭,江氏一米六幾,蜜孃的身高是父母的平均值,長到一米七也算是頂了頭,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找個一米八幾的,也並非難事。
沈興傑未考中秀才,開春便訂下了親事。去年夏天,夏至懷上了孩子,今年春天便是生了,是一個男孩兒,生的白白胖胖,很是健康。
花氏喜極而泣,似是怕女兒步入她的後塵,又是高興,下一個男兒算是能姓沈了。
苗峰夏至兩人去年開始就住在鎮上照料商鋪,待她有孕,花氏便過去照顧她,苗家父母也經常到鎮上送些新鮮蔬果吃食,無半點怨言,沈老安人都稱讚,是嫁了個好人家。
江垣回京後,沈家收到過幾封信,且都是報平安報喜事的,亦是放心下來。
過了一年酷暑,又到了鄉試的日子,十七歲的沈興淮邁入鄉試的考場。
第62章 062
菱田村的道路上,來來往往的馬車,多是來這兒拉貨的,如今這兒的造紙坊、印刷坊聞名江南道,出了名的好紙、好書,不少書局都會從這兒進書。
原先那條道路有些窄,沈三帶頭出資把這條路重新修了一下,拓寬了,如今可以二駕齊驅,每日都有不少馬車來拉紙拉書,忙碌得很,村中也衍生出了一種新的活計,搬書搬紙,印刷坊造紙坊裡頭沒有那麼多勞力來搬,前來拉書拉紙的也不過幾個人,村中的漢子便衍生出這樣的活計,搬一車書多少錢銀這樣算。
由於路段繁忙,沈興淮讓人在旁邊樹個箭頭的木牌,按照靠右行駛的習慣,只允許佔一道,右來左去的,繁忙卻井然有序,已是村中常見的景象。
天氣炎熱,村民們在村口乘涼,同那些個外地人嘮嗑。
“這老沈家呀,那可了不起嘍,出的兩個舉人老爺哩,那兒子可是解元哩!”村民操著一口半土話半普通話的口音,豎起大拇指。
外地商人聽懂了大半,大為驚歎,“這蘇州府的解元可不容易吧!那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