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2/4 頁)
光自然就集中在匪患之上,按照匪患的進展情況,蒙古和後金都會相應調整自家的策略。如何儘快平亂,不僅僅關係著洪承疇的仕途命運,也關係著三個民族的未來走向。
所以,已經習慣於賭博的洪承疇,決定這麼賭上一把,他的籌碼就是自己這1萬5千來人,能夠死死的拖住各路變民軍。只要時日一久,就算變民軍內部不亂,自己放出去的各支‘箭軍’,也都匯聚而來,到那時,口袋中的變民軍,還愁不滅?
從政治投機角度來看,洪承疇確實是一個職業賭徒,當初他是勘破了皇帝的心思,才一力剿殺,從而吸引到朝廷注意的目光滴。對於他來說,不論是剿還是撫,那個方式能得到皇上的首肯,他就會選擇那個。
原來的後來(歷史上的後來),他還把自己的聲名做了賭注,但投降並沒有給他帶來好處,最後的結果,可以說是眾叛親離。所以,洪承疇一生賭了兩局,一勝,一負。勝不足喜,而敗則塗地!
;
第十二章:慶陽城下
婉轉低沉的軍歌聲,正響徹在慶陽城下:
鴻茹起,野絮飛,山川何處葬身骸?孤煙遙寄思鄉悲。化碧方可家歸。
妻兒苦,慈母淚,灑落青冢覓兒骸!三年不知家人安?怕茅屋秋風毀。
都說英雄名史垂,卻不知衣錦偏夜行,聞軍令如山雪未消,枕戈時不忘牽烏騅。
忠魂魄,依附那片片鴻茹兒起,
尋鄉音,只求風兒幫野絮兒飛。
……
所有的軍歌都嘹亮嗎?
不假。因為成千上萬名老爺們兒一起哼唱,想不嘹亮都難。
所有的軍歌都激昂奮進嗎?
一定不是。因為中國的歷史中,戰爭沒有短的。
漢擊匈奴,數有百年,最後仍然是和親之局。
唐馭突厥,三朝五帝,不過養藩鎮節度之危。
兩宋御胡,合縱歲幣,亦不逃昆弟崖山之悲。
再算上,三家爭霸,八王亂晉,五胡烽煙,五代十國。每次打仗,都要經歷幾代人,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這麼長的時間裡,誰指望戰士們一上戰場,就都跟打了雞血似的興奮,誰就是個瓜。
所以‘軍歌’這個戰爭衍生物,它的內容不可能都百分百的積極向上。正所謂剛猛易折,一力難存。戰士們如果整天唱著歡快的歌曲去打仗,離敗仗也就不遠了。
這個現象也不算奇怪,古今中外的軍歌,雄渾古樸的居多,活潑輕鬆的絕無。悲涼蒼勁的居多,豪言壯志的極少。如果說慷慨壯烈的軍歌可以激勵起軍心士氣,但仍然有為數眾多的思鄉、戀家的歌曲,佔據在軍營之中。
洪承疇的六軍,此刻正在同聲哼唱著由普通士兵創作的軍歌《鴻茹曲》。為什麼要打仗了,反而要唱一些小兒女之態度的歌曲?難道領兵統帥們就不怕士兵毫無殺敵決心嗎?
這其實很好解釋,正是普通士兵的心中,滿懷對家人、情人、親人的熱愛,才更加堅定下必死的決心,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追求勝利。因為,他們都是普通的青年,少年,生活的美妙才剛剛開始,便被無情的抓到了戰場之上,他們心中的怨怒是難以名狀的,只有正確引導這份冤恨,才可以爆發出驚天的戰鬥力來。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歷來如此。洪承疇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並不反對這首歌的傳唱,但他聽著這些人的哼唱,仍是頗有些頭疼。因為他自命儒將。
在他的帳中,還掛著一幅中堂,中間的水墨畫,畫著一片孤絕群山,大雪蒼茫而下,一角亭簷飛立,一名將官,正在亭中臨霜賞梅。罡風拂動著他的瓔珞袍帶,顯得飄逸若仙。這幅畫是一位叫沈百五的富商,央人畫了送給他的,老沈頭現在是舒燁稷的大股東之一,但很早就已經是山陝等地的商家大戶了。
在洪承疇年少貧寒時,老沈頭見他十二歲少年,相貌不凡,談吐不俗,於是供其衣食用項,還替他請老師。洪承疇對老沈頭一直感恩戴德,如今洪承疇身居要職,老沈也貴為皇商股東,互相之間一直多有照應。
畫的兩邊,還有一副對聯:“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這是洪承疇自己的手筆,字型雋永娟秀,自成一格。
看看這些裝飾,再瞧瞧兩箱子書籍,我們可以知道,洪承疇更願意自己的六軍,都能哼唱《大風歌》《滿江紅》這樣的曲調,他自己就經常擊板誦唱。
但現在,洪承疇正在撥打算盤,來計算晚間的篝火數量。
最基本的軍事單位是多少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