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曹化淳,你那個軍徽的設計,朕很滿意,你跟幾位先生和李大人一起說說吧!”
曹化淳的建議是,在黑布上畫一個老虎頭,打仗的時候包在頭盔裡面。大家聽了之後,全當是給皇上個面子,都透過了。但小朱卻加了一句:
“包頭是挺好,但也要醒目不是?乾脆就作為帥令旗吧。”現在軍隊裡面一共有五種旗最重要:
國旗,一般上面都會寫上‘大明奉旨督討XXX’,沒錯這的確是現在的國旗。不過兩支水師的國旗,已經都換成龍旗了。
帥字旗,上面寫‘欽定大明定遠將軍、勇衛營總兵、總督京營、李’、很長,很不實用,但很重要。
帥令旗,這個就多樣了,有直接一個‘李’字的,有‘勇衛營’字樣的,一般是臨陣決定什麼旗是帥令旗。
軍令旗,這個格式很固定,戰鬥前一般會按照‘前’‘中’‘後’或者‘左’‘中’‘右’來劃分戰鬥序列。帶領各軍的參將,提前將自己的姓繡在兩塊旗子上,然後主帥那裡存一面,自己這邊留一面。就算軍令旗了。
令旗,這個大小不一,一般都很小,也有長杆的,用來打旗語和傳達相對隱秘的軍令。
剩下還有令牌,這個就低階了,現在令牌基本是用來殺人了。因為旗語是目前最先進的軍事指揮技術。
所以,皇上金口一開,勇衛營將來打仗時的帥令旗,就是黑虎頭旗了。');
第十四章:地主家也得過年啊?
李邦華挪京三營祖田安置汰撤人員的方法,給了小朱一個啟發,那就是安置山陝的流民,最重要的是給他們挪出土地來。這土地的來源,總共有四各方面,犯官家田、墾荒田、喪家的無主田,再有便是代王等藩王的王田,藩王的田產很多,小朱便下旨意,逢十五抽一,貢獻朝廷,用來安置流民。同時嚴令,三年之內,不管是誰,都不得抽收稅賦。
曹化淳在勇衛營的規制定好後,笑嘻嘻的對小朱表達虛假的請罪和真誠的感激之情。然後遞了一個五人名單給他,小朱先是全拿給李邦華了,特意問了問李邦華,這些人怎麼樣?除了其中一個勳貴的遠親比較混蛋外,其他的人都勉強。於是小朱賜了李邦華一把尚方寶劍。並留了一封密旨給他,此五人,可以先斬後奏。
這件事情曹化淳並不知道。
但曹化淳卻清楚的知道一點,小朱對他接受賄賂的事情很反感。因此也老實了幾天,但是小朱的後宮這些人,不會讓他太清閒的。
眼見崇禎元年的11月就要過去了,小朱終於等到張彝憲的訊息,但不是張彝憲本人傳過來的,而是言官和地方官員的彈劾文章。
張彝憲管理的田地總共是38萬畝,宮裡用的主食、棉絲、瓜果、蔬菜、胭脂、水粉、香薰、染料甚至木材,都是從皇莊的物產中得到,有此可以看出,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很體貼農民的帝王,他能不打擾農民的,就儘量在別的地方想辦法。
這個祖訓給張彝憲造成很大的困擾,那就是儘管皇莊的田地也存在荒蕪的現象,但依然各有用度。
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從備田中選擇相對較富饒的土地,加上皇莊中的良田,用來恢復祖制中約定的物產種植,剩下七拼八湊的26萬畝田地進行了紅白薯的種植。他的標準是,先盡著宮裡的祖制,然後再搞試驗田。他這麼做的原委,正是紅白薯不挑地的理論支援。
並且這38萬畝在他的管理下,均獲得了大豐收。但隨著豐收的來臨,問題出現了。備田大部分被用來恢復宮裡的供給栽培了,紅白薯的田地多數是原有皇莊的土地。
而根據小朱最初的旨意,那些備田都劃歸給了地方政府。大明律,劃歸地方多少土地,就要上多少土地的重稅。這個比例要遠遠比民田的稅賦高很多,戶部也因此在年初派發了稅冊給地方。
而眼瞧著豐收在望,張彝憲的小腦袋開始運轉了:紅白薯是皇上叫種的,備田的農作物又是為宮裡預備的。那麼,為何不把這些東西全賣的賣,存的存,剩下的全孝敬給皇上和禮妃呢?他的腦海中根本沒考慮到地方的難處。
一共二十多個縣府的縣令們,也察覺到張公的花花腸子,於是他們在單打獨鬥不見效果後,攜手連襟的找到了張彝憲。
“稅冊早發,紅白薯試種的明刊也早發。請張公儘快將備田劃給下官等人的衙口之內,也好為國家多上交點稅賦,造福一方百姓才是。”
無論備田還是皇田,因為張彝憲有聖旨在手,所以必須張彝憲先分劃給他們各地政府,他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