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 頁)
襄理政務,相當於宰相。大將軍12人,參議決定軍政大事。清平官中有1人為內算官,兩
人為副,代理南詔王判押處置文書。《舊唐書;南詔蠻傳》載,異牟尋時,以鄭回為清平
官,“事皆諮之,秉政用事。餘清平官5人,事回卑謹。或有過,回輒撻之”。此外,還
有外算官2人,由清平官或大將軍兼領,負責處理“六曹”事務。“六曹”是兵曹、戶曹
、客曹、法曹、士曹、倉曹,主管境內實際政務。九世紀以後,“六曹”擴大為“九爽”
,“九爽”的職掌,據《新唐書;南詔傳上》記載是:幕爽主兵,琮爽主戶籍,慈爽主禮
儀,罰爽主刑法,勸爽主官民,厥爽主工作,萬爽主財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賈。所謂
“爽”,就是唐朝中央行政機構“省”的譯音。九爽增加了掌管禮儀、官府手工業、貿易
等部門。南詔奴隸主政權將所佔土地,劃分為許多區。每區有的廣達30裡,由城、鎮地方
軍將派遣官吏管理。官吏下有“監守”人,負責“催促”強迫佃人生產。南詔的地方組織
多仿唐朝,其機構為軍政合一,分設二都督府、六節度使、十嶮(相當於唐朝的州)。對
平民實行軍事編制,《新唐書;南詔上》說:“百家有總佐一,千家有治人官一,萬家有
都督一”。所有壯丁都是戰士,有馬的則為騎兵。作戰時南詔王派高階官吏監視,身體前
部受傷的才許休息,背部受傷後退就要處死。軍隊出戰時奴隸主政權不付給養,全靠掠奪
為軍事費用。南詔這種地方軍事組織,對內用於管理,鎮壓奴隸,對外為奴隸主掠奪財物
和奴隸服務,是南詔奴隸制政權的重要工具。南詔政權建立後,基本上和唐朝保持友好關
系。南詔十三代王中,有十個王接受過唐朝的委任和冊封,有的還與唐王朝建立了“兄弟
若舅甥”的親密關係。四、靺鞨渤海,靺鞨是滿族的祖先,它很早就出現在祖國的歷史舞
名上。商周時它被稱為肅慎,漢魏時稱為挹婁,北朝時稱為勿吉,隋唐時改稱靺鞨。它活
動的地區,主要是在東北的白山(長白山)、黑水(黑龍江)地帶。唐玄宗開元元年(公
元713年)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以其所部為忽汗州,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