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部分(第4/4 頁)
不錯,便按你的意思,使龐德為蜀郡郡太守,兼管益州兵事廳。”
他遲疑了一下,又開口問道:“雖然不屬臣之所管,但敢問王上……這益州刺史一職,可有人選?”
我點了點頭:“京兆尹,邴原。”
邴原雖然身為京兆尹,卻一直也兼任這司隸副尉的職權,實際上就相當於三輔(即京兆尹、左扶風、右馮翊三郡)的軍政長官,對於治理地方已經相當具有經驗,用來治理剛剛平定的大半個益州,無論能力還是資歷,都再合適不過。
果然,這一次荀攸也沒有反對,他拱了拱手:“王上英明。”
我搓了搓下巴,卻對自己有些困惑:我發現自己不知為何,在考慮手下將領的時候,我竟然會忘記了這位在馬家王朝的奠基路途上戰功最為顯著的大將,自己的大姐夫……
這是為什麼?
47開發荊南大戰略
緊接著,在五月十一日的大朝會上,荀攸向文武百官們通報了益州的軍事勝利,並做出了令龐德帶兵前往益州的決定。
程昱也代表我宣佈了邴原由京兆尹升任益州刺史以及相關州郡要職變動的命令。
賈詡與劉政則負責為楊奉、欒晨及有功將士增加食邑戶數、按戰功予以獎勵。
由於我缺席了近一年的朝會,我也沒有皇太后、太后、太子在朝政方面指手畫腳——事實上,根據轉述,在我剛剛昏迷的初期,確實有官員建議讓正宮王后蔡琰以女主的身份垂簾聽政,但結果是……不僅蔡琰和蔡邕父女堅決拒絕,而且朝中包括禰衡、賈詡、程昱在內的幾位重臣也表示了反對——所以到目前為止,中央以下各級政府也逐漸適應了新朝日趨成熟的執政模式。
而我也可以感覺到,自己這個君主存在的必要性確實在逐漸地降低——這是我之前樂於見到的,儘管在看到缺了我的政府依然能夠流暢運轉時,自己心中也難以避免地會產生一絲不爽。
-
或許是潛意識裡為了彰顯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我提出了開發大荊南的戰略思想。
荊州南部地區,主要是指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個郡,這四個郡的幅員廣闊,包括了前世的湖南、貴州的大部,湖北、四川、廣東、廣西的一部分,從面積上來說,恐怕比司隸全境都要大了許多;而從人口上講,四郡總共接近八十萬戶、三百萬的人口,也是不容忽視——何況,這三百萬人還不包含大量的隱匿山林的百姓,以及難以統計的混居蠻夷。
這個時代的開發,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修繕道路;二是開墾耕田;三是遷徙人口。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