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部龜縮不出,等待冀州援糧。”斥候如是說。
“一個月的時間而已,他們就銳氣盡消了。”龐柔沉吟道,“李儒信中說的不錯,關東聯軍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足為慮。”
“不,還有兩路人馬不會立即撤退的。”我想了想,斷然說道。連華雄都沒掛掉,這聯軍討董完全沒有任何成就嘛。
“哦?哪兩路?”
“孫堅和曹操。”我微笑著吐出這兩個名字。
-
天氣依然寒冷。
龐德在練兵場操練士卒,我與馬岱在一旁練習槍法。
除了急行軍,我再也不曾偷懶過。
槍法如我所願,愈發精純犀利。
身體上的無力感漸漸消散,我也愈發自信。
老爹的營帳附近忽然傳來馬蹄之聲。
不像前兩次一般雖快卻穩,這次的馬蹄聲快而且亂。
我們三人都不由得警覺起來,急忙拎著槍就往營中跑去。
斥候已從房中退出,而老爹怔怔地坐在席上。
他無力地哼了一聲:“呂布率軍五萬,已從洛陽城西門出發。”
三柄長槍同時落地。
第十四章兵伏於野
二月初四,正午。
藍田縣城東三十里地。
我與馬岱分別埋伏在一個小丘下,每個人的身後都是三千下馬待發的騎兵。
這六千騎兵全是從西北帶來的老兵,在長安城內招降的兩萬士卒遣散了數千,其餘分別調歸馬騰與龐德麾下,大概是擔心我們掌管不住吧。因此,我和馬岱二人每人的領兵數只增加了幾百人。
旗幟沒有舉起,三千人馬藏匿在小山之後,外人從遠處望來,什麼也不會發現。
這裡是什麼地方?
我在戰前曾詢問過李肅,演義中聲名赫赫的潼關位置在哪裡。李肅想也沒想就反問我從哪裡聽來的這個名字。
洛陽以西,長安以東,這沿著大河的一千里距離,中間只有一道關卡:函谷關。
潼關並不存在,無人知曉。
我憑藉著僅存的一點記憶努力搜尋,潼關大約在靈寶,有一次春節前回家由於天降暴雪坐火車坐過了頭,靈寶應該在黃河拐彎處南面,潼關就在拐彎處和華山的夾道上。
李肅和找來的當地士卒都是搖頭。
華陰縣以東、湖縣以西之間,哪裡存在夾道?最多隻有能容幾個人鑽過的小谷,分明就是絕對的天險。
我所記憶的關卡根本尚未建成。
難道是以後曹操開山而建的?
丟人丟大發了。
我只好撇開自己無任何意義的回憶,同意了他們埋伏在藍田縣以東的戰略計劃。
藍田出美玉,附近當然多山石,東面就是一道二十餘里長的穀道,谷口只有一道簡單的土隘,而且荒廢多年,倉促間根本無法修繕。
這裡往東北方向六十餘里,就是函谷關,這道雄關現在還掌握在董卓的手中,我們當然想要,不過目前暫時是沒有時間和兵力去攻打了。函谷關的重要性,知道點春秋戰國或者秦漢歷史的人都應該瞭解: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我們要埋伏的地方,就在藍田穀中——這是一個典型的黃土高原上的小型盆地,底部窪平,四方略高。
馬騰率新老士卒總計騎兵八千埋伏於最西側,龐德和馬雯——此戰不比隨便滅掉張濟,與天下悍將呂布的大戰,絕對處處危險,我們兵力不少,但領將之人實在太少,只得在如此關鍵的戰鬥中允許大姐參戰——各領五千新銳馬步弓三軍在東側找了個小樹林藏了起來,東西相距約有三四里地;而剩下我和馬岱就趴在正路的兩側,相距大約一里。
中間是一處難得的平地,易入難出,想要臨時佈陣防禦,卻又不夠,最利於騎兵短途衝殺。
雖然呂布本部也是騎兵,但我們五面埋伏,一起向中路攻擊,他首尾不能相顧,即使再如何神勇,也必將傷亡慘重。
除非他慧眼如炬,早一步料定我們的埋伏。
他的智商如何?
我不願太低估他,但我想應該沒多少人認為他有勇有謀文武兼備吧。
他就是一員勇將罷了,比起智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