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頁)
楊毓笑著道:“邱公以為該當如何?”
邱永眸光略微一閃道:“開荒,一人五畝田地,總能養活自己,秋收以前,每月每戶五百五銖錢月例。秋收以後,每戶需自食其力。”
:“好!就按邱公所言!”楊毓開懷的笑著。
邱永召喚身邊的下僕道:“阿昏,同楊氏郎君同去安排。”
下僕十七八的年紀,身姿挺拔,應是常隨邱公辦事之人,看起來乾淨利落,微微俯身,笑著道:“郎君請。”
楊勁還未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已經隨阿昏出門去了。
邱永笑著道:“君若說未想到這些,我是不信的。”
楊毓笑著抿了一口茶道:“這話自我口中說出,總有些不近人情。況且,這些人也是士族出身,我貿然讓他們去種田,他們不免怨懟。”
:“聖旨到!”
外面一陣嘈雜凌亂。
楊毓雙眸一亮,看向邱永道:“邱公,該你我大施拳腳了。”
邱永笑著道:“某為樂宣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楊毓道:“邱公深情厚誼,楊毓定恪盡心力,不敢鬆懈。”說著提起裙角,風度翩翩的踏出府門之外。
:“樊公!”楊毓驚喜的雙眸一亮,迎上前去。
樊明笑著道:“道君慈悲。”
楊毓微微點頭回道:“無上天尊。”
樊明笑著道:“樂宣君獨自修行,卻還真的下了功夫於天師道?”
:“既是陛下下旨,自不敢陰奉陽違。”
樊明低低的笑了笑道:“陛下心繫於樂宣君,特將我調來蜀地,擢升為六品長史。”
楊毓怔了一瞬,長史乃是幕僚般的官職,一般都是派往王侯或大將身邊,楊毓這無官無職的方外之人身邊卻跟著個御封的長史算得什麼?
:“君不必多思,王司空曾問過樊某心意,是我自己應下的。”
楊毓微微蹙起眉道:“跟在我身邊,到底擋了樊公的仕途。我不能奉旨。”
☆、第二百八十九章 踏花而行
樊明道:“原在我請司空舉薦之時,便是想要來蜀地任職,卻被人擋住了。阿毓。”
他急的直呼楊毓俗名,連忙改口道:“君,自聊城相識至今,無論是聊城與羽弗慕大戰還是邛城慕容瞿。你胸懷庶民,琴曲清高,教化士子,品德高貴,我都看在眼中。
君難道不了解我?若非我心甘情願,又如何會來在此處呢?”說到最後,樊明激動的拱手彎腰道:“君胸有溝壑,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便,留下樊某吧!”
邱永笑著上前,分別對楊毓和樊明拱手行禮,對楊毓道:“樂宣君應下吧!”
:“樂宣君!”樊明雙眸凝望著楊毓,一瞬不瞬,真摯懇誠。
良久,楊毓緩緩點頭道:“樊公,多謝。”
:“初一,初五,拜見樂宣君!”
初一,楊毓是見過多次的,早先曾聽聞過,此人是王靖之身邊身手最佳者。初五,年紀大約十五六歲,生的清俊,一身書墨氣,頗有些世家郎君的翩翩氣度。
初一見識了楊毓方才的樣子,生怕她將自己趕回去,還記得臨行之時,王靖之的話:若是樂宣君不收你,你便不需回金陵了。
他奮力扯了扯臉頰,露出個生硬又牽強的笑容:“今日起,我與初五,奉樂宣君為主,如有二心,天打雷劈。”
一番話,將楊毓剛要脫口而出的拒絕生生的噎了回去。
楊毓微微點點頭,自己來的匆忙,的確欠缺人手,總不能什麼事都讓祺硯個小姑子去辦。
二人相視一笑,如釋重負,直接站到楊毓身後,一左一右。
直到此刻,傳旨內監才笑著走了出來:“樂宣君方外之人,又是帝師,今上口諭,樂宣君免跪。”
:“謝陛下。”楊毓就那麼端麗的站在一旁。
內監手捧玉軸,略微清了清嗓子。
:“奉皇帝詔:旨詣樂宣君,於萬軍之中取前燕文昌帝首級,身先士卒,屢建奇功,朕思其功,明其志。著樂宣君重整封地,提調竹山一切軍政要務。
長史樊明,爾志慮忠純,清心秉正。今特旨以長史之職,隨佐樂宣君。代朕巡狩,協理蜀地軍政。欽此!”
:“臣,樂宣君接旨。”
:“臣,樊明,接旨。”
聖旨接下,祺硯帶著傳旨內監前去歇腳。
楊毓轉眸看向樊明與邱永,眯了眯眼,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