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君實先生也在,可由君實為太后講明可好”。
前半句是對楊太后說的,後半句卻變成了和陸秀夫說話了。
陸秀夫也沒有推辭,直接起身,恭敬的放下衛王。朝楊太后躬身道:“啟稟太后,微臣那日正在陳大人的府上商討衛戍臨安之事,大賢上師突然登門到訪,言道,吾洩露天機,必遭天譴,自知已不久於人世,但是推算出大宋之出路在於海上,願盡餘力,為大宋先走一步查訪,但見有人帶吾信物來訪,既是大宋之救星也。”
陸秀夫平素也不多言,說罷,就躬身退下。
楊太后畢竟是婦道人家,聽到這些話,也覺的有些激動,轉頭問陳宜中“丞相所言姜明之人,難道就是大賢良師所說的持有信物之人?”
陳宜中點頭道“啟稟太后,正是此人。”
張世傑還是對於觀感不好的姜明持有偏見,從中插嘴道“丞相,你可看仔細了?這小子赤身**,出言不遜,吾看乃登徒子已。”
好像早就習慣張世傑這大大咧咧的性格,陳宜中並不理他,仍朝楊太后道:太后,微臣雖然眼拙,但是大賢良師的“七星隱龍戒”還有隨身法器“寸芒劍”微臣不會認錯的,何況剛才的寸芒劍還斷了張大人的。
說道這裡,陳宜中瞟了一眼張世傑,適當的時間收住了嘴,多少要給張大將軍留點面子是不是。
張世傑老臉一紅,也不忌諱的說了出來,“原來斷我刀的是“寸芒劍”怪不得那麼鋒利,還未出鞘就斷我腰刀,要是出鞘了還能了得!”
雖然沒有直接說,但是也證實了陳宜中的判斷。
聽到眾人的一番話,楊太后也有了精神,“既是大賢良師所說之人,何不請進來大家一起參詳一下,也好有些指引。”
候著的太監見沒有人反對,及時的躬身“諾”聲就退走到帳篷口後,轉身去請姜明。
先不說楊太后和眾大臣露出的激動之色,姜明此時也不知道自己已經變成了救世主,心裡也正坎坷不安,初來就見皇上大臣,老天也真的是太會開玩笑了。
第一第五章 苦命還是命苦
“請不要傷了張大人”。旁邊陳大人連忙喊道,自己是一個文官,只能在一邊看著,姜明無奈的將手護住頭臉,心裡不停咒罵著想,這老頭有毛病吧,喊也只能喊“刀下留人”來救我啊,怎麼還說什麼不要傷了張大人。
說時遲,來時快,眼見刀光一閃斬在姜明的手臂上,順勢就要把他斬成兩截。卻見“叮”的一聲,張大人的刀光變成兩截,一截一跳飛過姜明的手臂沒入了他身後的沙礫中,另外一截卻好像不著力的從姜明的手臂上掛的那個包袱劃過。閃了張大人一個踉蹌。險些
一頭栽進姜明的懷裡。
三人同時發起楞來,張將軍不可思議的看著手中的斷刀,陳宜中也是一臉的詫異,而姜明背上和頭上同時騰出一股水霧來,那是汗水瞬間出來被蒸發的樣子,全身幾近虛脫的樣子,幾乎要坐在地上,吃驚的望著自己的手臂,手臂斜橫著剛才拾起的匕首。
看著自己的短刀,張將軍不由的一股惱羞成怒,再次吆喝來人,還是被陳宜中喝止,抱拳鞠躬,還是衝著發愣的姜明說道:“下官是陳宜中,這位是張世傑張大將軍。”看著還是漠然無語,眼中不由的露出不愉的神色。
就這樣三方都沒有說話,姜明心裡是波濤起伏,感慨萬千,原來真的是回來了,可是回到那裡不好,回到這個兵火連天的朝代,一段段文字浮現在腦海中。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十一月,宋端宗景炎元年,公曆1276年12月:阿拉伯裔的商人蒲壽庚投靠元朝。
至元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丙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8年1月16:宋端宗的龍舟傾覆,端宗差點淹死。陳宜中前往占城。
至元十五年四月十五日戊辰,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5月8:不到10歲的宋端宗死去。
至元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庚午,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5月10:趙昺立。
至元十五年五月一日癸未朔,趙昺祥興元年,1278年5月23:趙昺改元祥興。
李恆帶領地元軍攻入廣州。
至元十六年正月十四日壬戌。趙昺祥興元年。1279年2月26:張弘範大舉進攻趙昺流亡朝廷。
正月二十二日庚午。趙昺祥興二年。1279年3月6:李恆援軍從廣州抵達。加入戰事。
二月一日戊寅朔。趙昺祥興二年。1279年3月14:陳寶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