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不過心裡仍然感到彷彿見到曙光一樣的希望。
母憑子貴,憑空得來的榮華富貴。已經使本性善良的他戰戰兢兢了。本性純良的她,指向安守本分做個正正經經的皇太后,看著兒子安安穩穩的做皇帝,母子共享繁華盛世,而這一切都不可能了。
但是在這國破家亡,眼看就要陷入絕望境地的時候,陳宜中和陸秀夫的話又讓他生出了無比的希望,如果眼前的人真的像他們說的是大賢良師找來的大宋救星,此時此刻的楊太后就像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滿懷的希望,就在姜明的身上。
第一第六章 伯顏、百眼
這邊岸邊已經亂作一團,一群穿著赫黃色的侍衛用宮闈圍起來的臨時帳篷內,神色惶惶的立著幾個人,其中在鑲著龍身的短榻上斜斜的躺著一個穿著龍袍的小孩,臉部蠟黃,在短榻的周圍,遺留著剛剛嘔吐的殘留物,異味早就被穿過臨時帳篷的海風颳的無影無蹤,嘴角還是不斷流著口水,但隨即被人用絲絹拭去,小孩的枕在一個面部富態,有限的雍容華貴的中年婦女的腿上,額頭上蓋著一個浸水白絹,這個就是所謂的皇上了,而懷抱皇帝正在為他擦拭臉上汙物的正是其生母,宋度宗的楊淑妃現在的楊太后。
旁邊站了幾個人,其中兩個正是剛才與姜明見面的陳宜中和張世傑。
還有一個面目憔悴的中年人,略顯黑瘦,一臉的憂國憂民,但手裡卻環抱著一個孩子,卻是陸秀夫和衛王趙昺。
剩下的還有跪在地上低頭俯身的人,眾人皆是一臉的神色黯然。
還是楊太后首先發話,說話前又擦拭了一下端宗皇帝的嘴角,聲音啞澀的問:“諸卿家,可有什麼良策,皇上可是再也經不得舟車勞頓了。還請眾位大人給哀家一點意見。”
說罷,兩行淚就留了下來。
眾人神色皆是一片黯然,沉默不語。
帳篷內寂靜一片,張世傑沉吟片刻,挺身而出,大聲道:“臣以為,應責令太醫為皇上診治病情,然後駕舟北行,在崖門登陸,聯結各路義士,共舉復國大業。”
陳宜中不語,但心中卻不以為然,莽夫總歸是莽夫,心裡長嘆一聲,正要出言,聽外邊太監低身傳報:“啟稟太后,外邊有人求見丞相大人,說是什麼化外之民姜明的。”
屋內氣氛一靜,楊太后詫異的望向陳宜中,希望他給予答案,陳宜中還沒有做出答案,只聽張世傑大聲說道“無禮狂徒,打下去,再來囉嗦,給我拖到海邊殺了。”
陳宜中大驚,忙站出喝止要去執行命令的侍衛,躬身向楊太后跪下“太后,此人形跡大有可疑,請給臣於解釋的時間。”
楊太后面目冷靜。向侍衛擺擺手。“罷了。丞相有什麼。請起身說話。”
陳宜中心中坎坷不安地捏了一把汗。聞言起身。但仍然恭敬地彎著腰問道“太后。可還記得大賢上師樊先生樊志應否?”
楊太后稍稍顯得一愣。顯得一時沒有記起。而旁邊安撫衛王趙昺地陸秀夫眼睛卻是一亮。失神忽然插嘴問道。“他就是大賢上師所說之人?”。渾然忘了應有禮節。
“正是”。陳宜中向陸秀夫點頭示意。“君實先生所言極是。”轉過頭來依舊對楊太后稟告。
原來。宋之天子恭宗皇帝。由於是個年僅是六歲地兒皇帝。根本無法親自治理國家。因此實權為幼帝祖母謝太后所掌控。這位年老地貴婦一向對賈似道深切信任。她曾經招喚過通曉奇門異術之士。詢問宋朝之命運。該名術士恭謹地回答道:
“大宋之天下可享萬代安寧。臨安府要落入敵人之手。可謂是永遠不可能發生之事。”
“此乃千真萬確?”
“請太后安心。若臨安府真要落入賊軍之手,非有百眼之男而不可為。”
“百眼之男,這倒有趣了。”
這世間上怎可能出現具有百眼之人呢?大宋之天下果真得享安泰。鳳心大悅的太后於是賜予術士黃金綢緞以為獎賞,並且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即便是接到了北方及西方傳來對元戰敗的訊息,也是一副悠然自得之模樣,完全沒有擬定對策之打算。一直到了得知如鋼鐵般、怒濤般蜂擁而來的元軍統帥之名時,才令她大驚失色。“伯顏”二字之讀音,不也能寫成“百眼”嗎?
楊太后聽後,神色也是一動,“丞相所說預言伯顏攻破臨安之人,與這個姜明是什麼關係呢?”
陳宜中不敢隱瞞,道:“大賢上師在伯顏大軍直逼臨安之時,曾到臣的府上相見微臣,當時君實先生和宋瑞大人也在敝處,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