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二、平反昭雪,金榜題名
後來六君子得到平反,景定三年(公元1263年)參加廷試,陳宜中名列第二;高中榜眼。以後很快得到升遷,先後任紹興府推官校書郎;監察御史。當時;由於政爭嚴重;在朝延很難有所作為,於是他選擇去做地方官,比較有利於自己建樹政績,先後轉任浙西提刑、崇政殿說書、福州知府。他在任職期間安頓生產,主張抗戰,興修水利,政績明顯。十年後,升任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該職位相當於副宰相之職。
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度宗死。丞相賈似道將他4歲地趙顯擁立為帝。史稱宋恭帝。這時。賈似道無能無道。陷害忠良。在督師蕪湖一役;無心作戰。幻想求和。求和不成與伯顏地元軍迎戰於丁家洲、魯港。一敗塗地。賈似道失敗逃跑。後被謫為循州團練副使。在南去途中經福建漳州城南時。被山陽縣尉鄭虎臣以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名把賈殺死在木棉庵內。。'木錦庵石牌賈似道被殺處鏡頭'
三、忍辱負重。苦撐殘局
此時;皇帝在曾淵子等人地請求下。陳宜中被拜為特進。自此。他開始左右南宋局勢。
當時南宋王朝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但是統治集團士大夫內部之間地爭鬥卻並未休止。謝太后任命陳宜中為左丞相。留夢炎為右丞相。留夢炎既無能又無恥。王、陳之間矛盾尖銳。當時朝廷命張世傑等四路進擊元軍。陳宜中與留夢炎都沒有出來督戰。王熵堅持要丞相出兵吳門督戰。以安撫諸將。鼓勵士氣。當陳宜中準備出師時。但皇帝及許多公卿都決計不下。德佑元年(公元1276年)七月。張世傑地軍隊兵敗焦山。政敵王熵為了報復陳宜中。王熵地兒子唆使京城大學生劉九皋等伏階上書訴陳陳宜中過失十條罪狀。陳宜中一氣之下。棄職回家。謝太后六神無主。連忙罷免王熵。下令逮捕劉九皋。又懇求陳宜中地母親楊氏動員陳回朝主政。陳宜中只好才答應回朝。任右丞相。
陳宜中此次回朝之後。開始為抗元救宋想盡辦法。首先是抗戰。動員全民皆兵。其次是求和。但形勢已萬分不利。元軍攻佔獨松關。臨安城下僅有文天祥地勤王兵3、4萬人。右丞相留夢炎又私自出逃。為了挽救奄奄一息地王朝。積蓄力量。十二月。陳宜中派將作監柳嶽前往元軍大營求和無果。陳宜中又派正少卿陸秀夫前往。請求稱臣納幣。元軍宰相伯顏不答應。
四、喪母之變。忠孝難全
此時元軍已兵臨臨安城,形勢危在旦夕;在抗戰無力,求和不成的在情況下,為了儲存宋室江山;只能選擇先退而後圖策略,陳宜中極力建議遷都,謝太后不答應。陳宜中在朝廷中痛哭哀求,太后只好從之。約定了遷都日期,然而倉皇之間又發生了變故,此時陳宜中的母親剛好逝世,陳也就匆匆離開臨安趕到溫州奔喪守孝。遷都之事擱置未能實行。
同年正月,元軍進駐臬亭山(浙江杭州市東北郊),臨安城裡一片混亂。朝中文武百官紛紛逃離臨安。太后無計可施,派任丞相文天祥和吳堅與伯顏議和但沒有結果。是年二月,元軍進攻臨安。三月,皇帝及皇親、後宮人員數千人被元軍押解北上。至此,南宋王朝實際上已經滅亡了。
五、舍家為國,漂泊行朝
德佑二年正月,益王趙昰,在福州稱帝,改元景炎、冊封楊淑妃為皇太后,封趙昺為衛王。
陳宜中正在溫州守孝丁憂,陸秀夫、張世傑前往勸求陳宜中以國家為重,出山扶左趙昰,並強行將陳宜中母親靈柩裝上船啟程到福州,被任命為左丞相。此時,趙昰年僅8歲,史稱宋端宗。
(1276年)十一月,元軍進犯福建,福州知府王剛中開城投降。陳宜中與張世傑將端宗護送到海上;從此在福建的泉州、東山、廣東的南澳、井澳、新會崖山一帶海上漂泊行朝。期間陳宜中途經東山在穿山湖安營紮寨時,發現大帽山下一塊風水寶地,叫風山坡,於是他就將母親靈柩安葬於此,;並留下三子陳元樸守墳代為盡孝並在此開開基後代,也就是現在的陳城村。
隨後陳宜中奉楊太后懿旨前往占城聯絡借兵和移朝之事。
景炎二年十二月,陸秀夫等擁端宗帝南下飄流到井澳(廣東中山市南大洋中)時,遭到颶風襲擊,幾乎舟毀人亡。從此,端宗驚悸成疾,不久死於雷州灣硇洲的船上,死時年僅10歲。
陸秀夫立衛王趙昺為帝,與少傅張世傑共同秉政,改元祥興。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六月,帝移居崖山(廣東新會南海中),張弘範率領的元軍與張世傑在崖山決最後一戰,張世傑一味死守,拉開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