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下,即使以現代的眼光看,也相當可觀了。在當時,真成了“超冠今古”的龐然大物,“巍如山搬,浮動波上,錦帆鶴首,屈服蛟螭”。高麗人聚集海岸,觀看遠航的友好使船,“傾國聳觀”,“歡呼嘉嘆”。
南宋戰艦“日行千里”
車船也是中國古代人民重要的發明創造之一,它是在唐德宗(公元780~805年在位)時由荊南節度使李皋最早設計製造成功的,可稱是現代輪船的始祖。
車船是一種戰艦,它有兩個木輪槳,每側一個,一輪叫一車,以人力用腳踩踏,帶動輪槳轉動,使船行駛,前進速度很快。史稱“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舊唐書·李皋傳》)。宋朝時輪槳增多,有4輪、6輪、8輪、20輪、24輪以至32輪之多。李綱說,荊湖南、北路一帶的車船“其大有至三、四十車者”,每車有兩個輪,“鼓蹈雙輪勢似飛”,“施於大江重湖,以破長風巨浪,乃其所宜”。“飛虎戰艦,傍設四輪,每輪八楫,四人旋斡,日行千里”。楫就是翼片,每輪有八個翼片擊水。每一雙翼輪設於船舷兩側,貫軸一根,謂之一“車”。船艙裡的軸上當設有踏板,供人“鼓蹈”。
飛虎戰艦是小船,只兩車四輪,每車兩人蹬踏,即可“日行千里”,當有誇張,但其速快是一定的。車船不能航行淺水,也未用於航海,其優點是速度快。車船裝備了最原始的螺旋槳,是近代明輪汽船的祖宗。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楊麼軍曾以車船痛擊官軍。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宋金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境內)之戰中,宋軍就是使用車船戰勝金兵的。南宋虞允文命戰士踏車船至瓜洲,往返巡視,宋船在中流上下繞金山三週,迴轉飛駛,迅速靈巧,金兵看到,無不驚駭。
第一蒲壽庚的歷史貢獻
蒲壽庚在宋元鼎革之際,導元傾宋,叛宋仕元,主觀上是為著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但客觀上使泉州港得以倖免戰爭創傷。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福建左丞蒲壽庚上奏元廷:“詔造海船二百艘,今成者五十,民實艱苦。”朝廷下令停止建造。
元代泉州港在元軍佔領泉州的第二年就開港,進而達到極盛,這有蒲壽庚的一份功勞。蒲壽庚對元代海外貿易制度和海外貿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元世祖詔唆都、蒲壽庚:“諸蕃國列居東南島砦者,皆有義慕之心,可因蕃舶人宣佈朕意,或能來朝,朕將寵禮之,其往來互市,各從所欲”(《元史·卷十》)。並任命唆都、蒲壽庚為福建行省中書左丞,“鎮撫瀕海諸郡”。
元世祖把招諭南海諸國的重任委寄予唆都和蒲壽庚。但唆都昧於海外交通和南海風物,主要得靠蒲氏。秉承元世祖旨意,福建行省派遣蒲壽庚長子、正奉大夫工部尚書海外諸蕃宣慰使蒲師文和蒲壽庚親信孫勝夫、尤永賢等人“通道外國,撫宣諸夷”。此後,元朝政府幾次重大的招諭活動都從泉州港啟航,且主要由泉州當局負責,並有蒲氏親信參加。儘管蒲壽庚沒有親自出使,但起了籌劃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如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蒲師文等人的出使,藉助了蒲壽庚“南海蠻夷諸國莫不畏服”的影響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開啟了中國與南海諸國關係的新局面。
又如至元十六年(1279年)六月,又派蒲壽庚部下尤永賢招諭南毗國,“占城、馬八兒諸國遣使”來華,其他國家(地區)的使者和商人也相繼而至。
透過招諭活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貿易蒸蒸日上,在元代出現了鼎盛的局面,躍居為世界大港,以“刺桐港”之稱名揚四海。蒲壽庚同時代人莊彌邵這樣描述泉州港的盛況:“泉本海隅偏藩,世祖皇帝混一區宇,所以重其鎮也。一城要地,莫盛於南關,四海舶商,諸番琛貢,皆於是乎集。”(《泉州府志·卷十一》)。
蒲壽庚的另一貢獻是促成元世祖忽必烈對媽祖的加封。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元世祖“制封泉州神女號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這與元朝急於恢復海外貿易和元·舟師擊滅南宋殘部有關,這是應蒲壽庚奏封而決定的。
第一元朝滅宋前後的人民起義
一二七六年(至元十三年)二月,夏貴以淮西諸郡降元。鎮巢軍統制洪福,原是夏貴的家僮,因戰功任鎮巢雄江左軍統制。迸戍鎮巢軍的元軍是由阿速人組成,極為殘暴。洪福誘使他們入城,備酒設宴款待。元兵酒醉,洪福率領城中居民,將元軍全部殺死。夏貴來進行招降,洪福不聽。元軍攻城報復。夏貴偽作單騎入城,與洪福商議。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