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3/4 頁)
來,隨扈的大臣幾乎全部駐在宮城,隨時準備聽從朱駿召喚,宮城外一切太平,繁榮如織,但是在這硃紅的宮牆之內,卻是忙碌一團,就連走路的太監也學會了快節奏,傳道旨意都是小跑著的。
大儒方以智成了朱駿身邊的智囊,畢竟內閣大臣不在身邊,朱駿發現,這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儒不但所學龐雜,對軍事也略有研究,雖然還是紙上談兵,但是所想出來的計劃交給幾個身經百戰的將領參謀糾錯的話,自然詳盡了不少。
………………………………………………………………………………………………………………………………………………………………
**了,**了,大家支援一下,嗚嗚嗚………………(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首發
第一第四百二十章:出征
密旨發出去一個月之後,日夜兼程趕到江蘇海域的師艦隊終於出現在地平線的盡頭,北洋水師總督楊讓,東洋水師總督劉國軒不敢駐留,登岸之後立即騎上快馬飛奔南京。
南京皇城已經修繕了大半,工匠完全仿造的是北京皇城的建制,宮殿錯落,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入午門為奉天門內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為華蓋殿謹身殿內廷有幹清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之後又建造了紫禁城的一些建築,如太廟、太社稷、萬歲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孫府、五府六部衙門、鐘鼓樓等都是沿用北京皇宮的名稱,九門城樓、甕城和箭樓;城池四角建角樓;城門外各立牌坊一座;護城河上的木橋全部改為石橋,橋下設水閘,河岸用磚石建造駁岸。整座皇城以紫金山的富貴山為靠山,內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採用了打入木樁巨石鋪底,以防止下沉。
裝飾一新的奉天殿上,文武百官各據一邊按著品級列成兩列,簇新的官袍武服,每個人都是一臉的肅然,一齊望著丹陛之上神色不動的天子,與平日的朝議不同的是,今日沒有人竊竊私語,沒有人出班侃侃而談,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
朱駿沒有說話,他地注意力集中在手上的一份奏摺上,這是一份北鎮撫司從長江以北弄來的榆園軍以及一些投降滿人在清廷暗暗籌劃反清復明的前明官員的聯名密摺,由於條件有限,為了便於保密,紙張是泛黃的草紙,早已被揉成了一團,塞入探子的布鞋裡才帶來地,因此既散發著一股臭味,也褶皺不堪,朱駿揚了揚手中的紙片,紙片上各種字型的字跡密密麻麻的寫了滿幅:“神州淪陷,忠義之士猶如過江之鯽,誰敢說我大漢崖山無後乎?若我忠勇將士不能兵抵建奴城下,豈不是要讓千萬藏身清廷的忠義之士各自尋求救國驅虜之法?千萬黎民翹首浮望不得?朕決定了,朕要讓韃子知道我大明三軍將士的犀利,要給予淪陷之地地官商士農們足夠的信心,更要一舉圍殲一支滿蒙八旗,讓天下人知道,所謂滿人無人敵純屬荒謬之言。”
劉國軒,楊讓二人已經從武官的前列走到殿中:“吾皇詔令天下,我等願做前鋒。”
“好。”朱駿拍案而起,咚地一聲猶如平地驚雷,將奉天殿內的文武官員震的不由得打足了精神:“北洋水師守天津策應,東洋水師陸戰隊突襲北京城,即日起,爾等二人速去準備吧。”
楊讓比之劉國軒顯得更加年輕了些,道:“皇上,北洋水師陸戰隊在朝鮮北部訓練,適應北部寒冬,應當讓北洋水師突襲。”
朱駿將目光落在劉國軒身上,對於這個楊讓,朱駿只知道此人還算謹慎,也算個海戰的人才,其他地瞭解不深,因此,朱駿更願意用劉國軒來完成這一次任務,畢竟突入敵人腹地,其中的兇險可想而知。
劉國軒道:“天寒地凍沒什麼可怕的,東洋水師保證完成任務。”
朱駿點了點頭:“楊愛卿,這一次先讓劉國軒去吧,下次若有機會,朕以你為先鋒。”
“遵命。”楊讓無奈地拱手行了軍禮。與劉國軒一道轉身出殿。
奉天殿內顯得氣氛輕鬆了一些接下來便是敕命各部之間緊密配合了。戶部主意供應大軍出征地糧草。禮部準備好封發給一些投降滿人地前明反正官員敕書。兵部上呈更加詳盡地作戰計劃。並且準備好戰後地封賞諸如此類。
臨末。朱駿一臉疲倦地宣佈退朝。待官員三呼萬歲之後魚貫而出。朱駿招手將方以智留下。整個空曠地奉天金殿之內只剩下一君一臣。原先在人前還自信滿滿地朱駿此刻顯得有些憂心忡忡。這絕對是一場軍事冒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