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2/4 頁)
放火,後又掘黃河水灌榆林地道。清順治十二年(1655)榆林義軍被鎮壓。
但是很快。榆園軍首領高昌又糾集殘部扯旗反清。聚眾兩萬餘人堅持抗清。高昌是範縣知縣高其讓地長子。清軍攻破範縣之後。逼迫其父投降。高其讓至死不交印綬。從容就義。高昌被人救出。榆園軍感佩他父親地忠義。便奉他為主。繼續盤踞榆園一帶地山嶺中。
至於投降滿人地明朝官員暗暗結黨反清地事例更是不勝列舉。人數更是多地嚇人。當年永曆剛剛即位。在前途渺茫地境況下。忽然“於無聲處聽驚雷”。喜訊接二連三傳來。給永曆朝廷帶來了無限地欣慰。金聲桓、王得仁在江西南昌反正歸明;三月十七日李成棟在廣州反清;十二月初三日姜在山西大同反正。這三個事件都可以說是震驚全國地
大變。事變地發生不是偶然地。金聲桓、李成棟、姜等人都是明朝地總兵。投降清朝之後一直秘密從事反清活動。最後終於舉起了義旗。
到了永曆元年四月十六日。在蘇州又發生了蘇松提督吳勝兆反清復明地事件。吳勝兆。遼東人。曾經在明朝軍中任指揮;降清後跟隨多鐸大軍南下。順治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到蘇州就任蘇松常鎮提督。
其他各種反清秘密活動更是不勝列舉。單清初
人發現並鎮壓地就有大小數百件。這些全是李自成自前後投降滿清地官員。倒是深地曲線救國地精髓。他們主要地活動要嘛是武官起兵宣佈反清。要嘛是文官在清廷裡相互串聯拉人頭同夥搞小動作。最為出名地就屬弘光朝廷官員投降清廷之後又從事秘密反清活動地串聯運動。還有“王道士夥黨”。其中涉及地人數極多。幾乎囊括了弘光朝所有地重要官員。投誠伯常應俊、總兵李際遇、馬儒齊、黃明先、丁啟光。副將王士永、一把撒、夏五嶽、賈應逵、駱和蕭、劉方侯。參將喬松。遊擊滕和齊、於起範、馮可松(按即弘光朝掌錦衣衛地馮可宗)、傅有功。都司馬崇臣、衛士龍。守備李豪、張嵩。閒散官丁啟睿………………
另外一夥則是以劉澤清為主,是同山東地方勢力聯合反清,王道士則是以弘光朝文武官員為主串通河南反清勢力進行密謀,所涉及地人十分多,南北鎮撫司向北方派出暗探之後,這些人立即與錦衣衛開始取得聯絡,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前明時期的官員武將搖擺不定,既有反清的心思,為了身家性命又沒有這樣的膽子,若是明軍如果能夠突然出現在北京城下,這對於密謀派以及搖擺不定的官員所給予的信心是極大的,這也是朱駿願意冒險的原因。
李光地是文臣,因此更多的原意用政治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孤軍深入于軍事上或許是冒險,但是政治上的好處卻是極多的,只要能夠證明滿蒙八旗並非無敵的觀念,恐怕投降滿人的明臣都要蠢蠢欲動了:“張兄說的一點也沒有錯,雖然冒險,但是這個險還是值得一冒。”
施琅勉強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三人又沿著思路相互勉勵了一番,具體的參詳了一下起事的時間,這才分別告辭。
………………………………………………………………………………………………………………………………………………………………
另一邊,剛剛從常熟府移架到南京城的朱駿此時正住在修繕完畢的華蓋殿,邊上的文樓,武樓,謹身殿還在繼續施工,雖然華蓋殿離工地較遠,偶爾還會傳出乒乓的聲音,朱駿這幾日過的倒不輕鬆,流民算是安置的差不多了,可一份北鎮撫司的密報卻讓朱駿的心又提了起來,更令朱駿哭笑不得的是,兩個後世極為有名的人物出現在他的案頭,他仔細問明瞭二人的籍貫和經歷,這才確認不只是同名,而是真真切切的兩個歷史人物,不由得打起了精神,讚揚了一番北鎮撫司的效率,說了幾句讓南鎮撫司汗顏的話。
緊接著一道道密旨向駐守朝鮮的北洋水師,駐守瓊州的東洋水師,海都發布命令,南洋水師大部分戰艦因為是護駕的,因此還停留在江蘇海域,北洋水師,東洋水師也正在悄然向江蘇海域靠攏,另一邊,海都城山谷內的存糧開始透過馳道向南京運輸,雖然存糧不足夠救濟流民,但是支援一次軍事行動還是綽綽有餘。
兩年之前,清軍建立水師時便引起了南北鎮撫司的注意,不少暗探早已潛伏在白洋淀附近,或者直接插入滿人水師當中,進行了近兩年的刺探策反工作,現在,滿人水師以為他朱駿沒有足夠的糧食發動攻擊性的海戰,朱駿就要讓他們看看,什麼叫做兵臨城下,什麼叫為他人做嫁衣。
無數的番子騎著快馬出入宮禁,一個個情報送進去,又傳了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