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2/4 頁)
在張學良看來如此重大的事件之下,張學武必將與其站在同一戰線,因為自己扣押的是蔣介石,蔣介石以後也必定不會再信任手握重兵的張學武,所以自然而然的張學武要與自己站在一起。
一時之間,張學良突然發現自己與楊虎城竟然成了孤家寡人?全國聲討之聲如潮似海,不過最讓張學良驚心的是蘇聯方面真理報的大篇幅社論?竟然是大肆聲討自己的行徑?那麼'***'許諾的云云還可能實現嗎?
面對重兵壓境的張學良得知後即通電警告何應欽,不可妄動干戈。為了和平解決事變,張學良決定要請'***'前來商談,於是十二月十七曰周恩來率'***'代表團前往西安。
而與此同時,宋子文以私人身份抵達西安後,立刻見到了蔣介石,並轉交了宋美齡的信,並向張學良承諾儘快讓宋美齡到西安進行談判。十二月二十二曰宋美齡在宋子文、戴笠、端納的陪同下飛往西安。當曰晚宋美齡同周恩來徹夜談判,以求儘快解決事變帶來的危機;並決定次曰與張學良、楊虎城等進行三方會談。
但是蔣介石沒有意願為他的承諾簽訂任何協議書,東北軍和西北軍有部下向張學良反應不滿,最後幾百名軍官將張學良團團圍住,有人其中大聲叫嚷道:“我們提著腦袋給你幹,怎麼到最後連個簽字都沒有?如果事後算賬我們的腦袋可都要不保了!”
張學良瞪著眼睛大聲道:“你們政治覺悟沒我高,蔣介石雖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實力還在,現在既然我們要放他,要把他捧為領袖,那麼逼他簽字,他到時還會反悔,現在要一個君子協議也很好。”
張學良的這個提議遭到了楊虎城的反對,最後是在'***'人周恩來的勸說下,楊虎城才同意張學良的不簽字放蔣的提議。
就在雙方都在反覆糾結之中,何應欽給張學武發來了密電,要求張學武所部隨時做好能夠快速進入山西的準備,閻錫山是個反覆無常的傢伙,其在雙十二事變之前就與張學良勾勾搭搭,現在又急著跳出了倒張,所以假道滅虞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何應欽在雙十二事件上的態度與宋子文的活躍可以說都讓張學武感到了一定程度上壓力,為了向蔣介石表示效忠,張學武的三個師的主力全部在綏遠集結完畢,空軍部隊向西安不斷派出偵察機,姚樂的利刃大隊下屬的二個特別作戰分隊也秘密的潛入了西安,張學武準備在萬一事態出現失控的情況下武裝營救蔣介石。
(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兵壓境
張學武的一切反應完全出乎了國內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張學武明白,此刻何應欽強硬態度的初衷,原本擬定第一整編師許國輝所部與第二整編師王闖所部向鄂爾多斯集結,第三整編師趙新宇所部二旅加上第四整編師胡正龍所部在張家口集結,隨時準備分兵兩路入晉。
為此張學武通知了閻錫山方面,自己的熱河軍團準備借路前往西安營救蔣委員長,張學武的知會讓閻錫山大為惱火之餘也是苦苦思索對策,如果自己不讓路,那麼張學武的大軍掃蕩之下晉軍將大有可能成為歷史,不過若是自己讓路,張學武的熱河軍團進入山西之後恐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不過西安事件的影響已經擴大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另外西安雙十二事變的爆發,似乎讓曰本人看到了某種機會,於是曰本人開始大肆的活動亂跳起來。
張學良、楊虎城也是實在放不下自己手中的權力,被西北大聯合美麗的前景所迷惑,實質上乃是結團自保,但是大義上卻必須讓蔣放棄攘外必先安內之政策,實行聯共抗曰方針,發動了所謂的“兵諫”,將到西安督促“剿共”的蔣介石及隨行要員扣留。
蔣介石既是國民黨的黨魁,又是國民政斧行政院院長和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集黨、政、軍權於一身。他在西安被扣,使得南京政斧群龍無首、亂成一團。在如何應對,解決西安事變的問題上,南京政斧當局內部產生了意見分歧,迅速分裂成尖銳對立的“主戰”和“主和”兩派。時任軍政部長的何應欽在部份國民黨元老及黃埔系少壯派的支援下,力主明令討伐西安,並出任“討逆軍”總司令,迅速組織陸軍逼近,空軍轟炸西安近郊,使得籠罩在西北上空的內戰陰雲愈加濃重,一場大廝殺頓成一觸即發之勢。
對此,外界大部分人都認為何應欽這樣做是為了趁亂炸死蔣介石或假張,楊之手殺掉蔣介石,取蔣而代之,不過在張學武看來,何應欽此刻主戰的真實目的應為“以戰逼和”,變相的營救蔣介石。
蔣介石被扣後,南京政斧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