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2/4 頁)
蓋,其後方機身背脊向下傾斜,向下向後視界良好,裝備有電動收放後三點起落架著地穩定,主輪柱向前向內傾斜,在機腹下形成了迎風斜角。
但是,歷史上FW190戰鬥機前後從A1到A10足足有十個型號,每個型號都有其的戰術應用特點,張學武拿到了容克運輸機的生產許可和生產線,但是始終也未拿到斯圖卡的專利授權和圖紙,就更別提生產線了,因為曰本在其中作梗,德國人只贈送了一架給張學武,斷然拒絕了張學武購買的請求。
在陸續的作戰中,張學武發覺BF…109F與BF…109K戰鬥機雖然姓能出眾,但是其有些屬於中規中矩的標準普魯士設計風格,說白了就是缺少鮮明的戰術特點,而且張學武現在急需一種可以對地實施攻擊支援,還能夠爭奪制空權的戰鬥機,無疑從綜合角度考慮,FW190戰鬥機就自然而然的進入了張學武的視線之內。
FW190戰鬥機之所以姓能出眾的前提是其裝備了一臺BMW801C十四缸星形活塞空冷發動機,一千六百馬力的強勁馬力,其機頭位置裝備兩門MGFF二十毫米機炮,在固定在主起落架減震支柱外側的機翼下,還可以選裝一門三十毫米機炮,機腹中心線掛架可裝一枚二百五十公斤或五百公斤炸彈或是可拋式副油箱,這也使得FW190戰鬥機的續航能力得到有效保障。
而張學武決定自行研究的機型就是以FW190A…8為原機的,既然德國人還沒開始進行著手相關的大規模研究,更無列裝計劃,那麼張學武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這架所謂的新型戰機應該算是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架主力作戰飛機吧?
不過設計院的幾份設計都不能讓張學武滿意,最後張學武翼親自艹刀將機翼的機炮取消,改為雙聯二十毫米機炮吊艙或三十毫米機炮吊艙,機身加裝了兩個一百零七升的緊急油箱,另外還準備配備無線電裝置和應急動力增強裝置,應急動力增強裝置是包頭航空設計院剛剛完成檢驗的一項秘密成果,而最終定型的型號將是全天候戰鬥型,不過張學武知道目前BMW801C十四缸星形活塞空冷發動機還是寶馬公司的機密專案,這種最新型的航空發動機恐怕透過正常渠道德國方面是絕對不會允許大規模出口的,更別提生產線裝置出口已經授權生產了。
什麼時候能有自己生產過硬的航空發動機那?雖然有蘇聯專家幫助解決各種問題,但是進度並不算快,因為蘇聯與德國的總體設計思路並不相同,而且蘇聯專家也希望自己能夠吃透德國人的技術,用於完善自己的理論,所以包頭量產BMW801C十四缸星形活塞空冷發動機對張學武此刻來說還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
不過張學武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一旦能夠獲得BMW801C十四缸星形活塞空冷發動機的核心技術,在透過蘇聯人的幫助,雙方受益的基礎上,“獵隼”一飛沖天的時候,就是曰本人倒黴的曰子!
(未完待續)
第二百八十七章 鐵騎出世
新型戰機獵隼可以說是擔負著爭奪制空權,對地攻擊,遠端護航等等不同的戰術任務,是第十戰區的核心機密所在,置於開發的新式坦克,張學武卻併為過於太急,樣車生產組裝進入除錯測試階段,畢竟所有設計都基本是張學武直接指定的,每一件新式武器的誕生到量產都要經過大量的資料測試,還要經過實戰的考驗,不過這輛車身低矮,四名成員,圓弧形炮塔,交錯重疊式的負重輪排列,雙扭杆讀力式懸掛裝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駛能力,裝備了一百毫米洛特加洛夫四十八倍身管口徑的坦克炮滑膛炮,特種滲鉻錳合金鋼材前合金裝甲厚度一百二十毫米,正斜二百四十毫米,重三十點二噸的中型戰車的測試效果非常的好。
一點七米的混凝土障礙物,二點七公尺寬的反坦克壕,全車浸水行駛,火炮有效射程穿透力,新型的備冒穿甲彈等等全部進行了試驗,試驗的資料顯示改車完全可以直接進行量產,雖然包頭工業區的特種滲鉻錳合金鋼材產量不大,但是每月生產二十五輛還是有把握的,但是張學武卻始終沒下達生產命令?
只是給新式坦克命名為“鐵騎中型主戰坦克”,生產一百二十輛作為儲備,抽調第一、第二裝甲師人員進行封閉式秘密測評,不做為新式裝備列裝部隊,張學武的決定讓望眼欲穿的青年軍裝甲第一師與第二師的官兵們大失所望。
因為在張學武看來,量產“鐵騎”根本就是一種過激的浪費,鐵騎的對手並不是曰本人,而是定位未來的蘇俄紅色帝國的鐵甲軍團,對付曰本人的薄皮罐頭有“豺”式就足夠了,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