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伊麗莎白瞧了奧爾夫一眼:“我哪裡有什麼新式武器需要製造……我可不懂軍械。”
奧爾夫自信滿滿的道:“陛下不需要懂這些,我懂就可以了。”
“我相信文斯特男爵你一定能夠發揮你的特長的,關於這一點,我從來都不懷疑。”伊麗莎白立即讚美他。
“如果陛下允許的話,我將立即跟沃恩德爾家商談購買事宜。呃,或者仍然是控股?陛下您覺得呢?”
“購買……不好吧,沒有沃恩德爾家族的成員就不能算是我需要的那種企業。我要的不僅僅是一家武器製造工廠,還需要沃恩德爾家族的優秀頭腦。”伊麗莎白微微偏著頭想了想:“如果可以的話,叫那個去美國的年輕人儘快回來。當然我不想催他。他的母親有沒有說他什麼時候回國?”
“我問了,女主人也不太清楚。說是去年才去的,待個三五年的也有可能。”
伊麗莎白委實不太記得這個時期歐洲發生了多少大事件,1867普奧戰爭、1871普法戰爭自然是知道的,著名的美國內戰也知道,心想這個好學的年輕人總不至於會無知的死在美國內戰中吧。她模模糊糊記得,克里米亞戰爭之後不久,便因為奧屬義大利同撒丁、法蘭西打了一仗,只是她不記得具體年份了。
“告訴他的母親,讓他最遲明年夏天之前回來。這是命令,不是請求,文斯特男爵。”伊麗莎白溫柔而堅定的說。
於是,遠在美利堅合眾國領土上的某個年輕人的命運,就這麼被改變了。
——————
注3:1857年12月25日,弗蘭茨約瑟夫簽署了在維也納進行巨大改造工程的詔令。
注4:1853年1個工人的年薪在200…300古爾登之間,1名中尉軍官每月的薪金為24古爾登。皇后的年金是10萬古爾登,索菲送給皇后的蛋白石鑽石王冠價值6萬古爾登。
注5:自14世紀開始,奧地利的斯太爾城就已經是有名的金屬加工中心,並已經開始鑄造武器。
注6:約瑟夫沃恩德爾(1830—1889)出身自一個多年從事武器貿易的家族,1864年4月16日,約瑟夫沃恩德爾正式創立了“約瑟夫和弗朗茨沃恩德爾聯合…武器生產和奧地利鋸木廠”,後來又改為“斯太爾股份有限公司”和今天的集團子公司“斯太爾…曼利夏”(也被譯為“斯太爾…曼利徹爾”)。
6、聖彼得堡的諾貝爾(上)
在維也納郊區,孤獨的做著研究工作的化學家們,終於在謹慎而緩慢的一段時間過後,向他們的直接負責人夏普布雷恩子爵彙報:安全的硝化甘油研製成功了。
對於無恥的剽竊還沒有被發現、發明的科學成果,伊麗莎白向來是沒有“不好意思”這個顧慮的。當然偶爾她會想到,自己奪取了別人的發明創造,可能會給當事人造成經濟上的困擾,但是……怎麼能管得了那麼多呢!
好在她讀過不少人物傳記,少年時期作為勵志讀物閱讀過大量的人物傳記,古今中外知名人士幾乎都看過了(這也是嚴肅保守的家庭教育使然,沒有比讀書更好的課餘活動了)。不可能全部記得,只需要有那麼點印象就足夠用。因此,派遣人員前往瑞典和俄國尋找偉大的諾貝爾——當然這一年的他還很是年輕——也就不是那麼離奇的事情了。
伊麗莎白的意思是:“務必要找到這個姓諾貝爾的青年,我想你們能很容易就找到他。他的父親也是一位發明家,在聖彼得堡;他的母親是瑞典一位科學家的後裔。你們去找到他,把他帶到維也納來。”
有著如此明確的描述,外派工作小組很快就在聖彼得堡找到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年僅22歲的諾貝爾剛從美利堅合眾國返回歐洲,目前正在聖彼得堡他父親的機械工廠裡任職,那個工廠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為俄國生產水雷等軍用產品。諾貝爾遺傳了父母的優秀基因和創造天分,已經是化學界展露頭角的新人。說服他離開聖彼得堡頗花了些心思,維也納的研究所並不足夠吸引他,雖說他還是個毛頭小夥子。
外派工作小組幾乎是半綁架的,把諾貝爾弄到了維也納——上面只說要把人帶過來,沒說要怎麼帶,小小的使用點暴力簡直是最合理的方法。
所以,偉大的諾貝爾,被人半強行的帶進維也納,這股怒火一路上集聚著,就等到達目的地之後好對著主謀傾瀉出來。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有人會要他這個半熟青年,而不是綁架他老爸——很顯然這個時期老諾貝爾更有價值。懷著疑問和憤怒的青年諾貝爾,就這麼來到了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