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著點嬌憨意味,而那個大聖面具也和外面賣的不盡相同,瞧著格外有精神些。
她開啟信封,裡面只有四個字。
恭賀芳辰。
崔嘉寶笑,輕聲道:“不是親手送的,才不算呢。”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就是喜聞樂見的跳時間線了
第39章 變化
“寶代兄書。”
崔崇安嘴邊噙著笑意; 一字一句唸到。
崔嘉寶對他回信的內容絲毫不感興趣,只專注地寫著,生怕多濺一個墨點,毀了這封信。崔嘉寶的字不像尋常女兒家; 簪花小楷,也不比男兒鐵畫銀鉤; 倒是介於這兩者之間。字型瘦長; 稜角分明,王先生贊她自有風骨。崔嘉寶雖內斂; 但還是有小小得意情緒; 更覺用此給薛明澤回信最好。
薛明澤一去三年; 人無影蹤,但信守承諾; 果然與崔崇安保持通訊。崔嘉寶使了點小花招,回回都幫崔崇安書寫回信。一來二去,崔崇安也看出些什麼。但見崔嘉寶不自知,也沒有點破的意思。
薛明澤若是在此; 那是最好不過,想來崔語堂和小周氏也會滿意。但如今; 戰場刀劍無眼,兩人又是多年不見; 崔崇安如今放縱崔嘉寶回信已是最大的縱容。
崔嘉寶不知道崔崇安心裡想了這麼多,歡歡喜喜地把信寫完,才反應過來最後寫了什麼。崔崇安卻眼疾手快; 已搶過了信,笑眯眯地舉高。崔嘉寶跳起來想去奪,卻怎麼也碰不到。崔崇安年過十六,身量一日高過一日,這三年勤練武藝,肩也寬厚了許多。崔嘉寶身量也高了些,但跟不上崔崇安的速度,與崔崇安的差距反而更大了,反倒是身段玲瓏了許多,透著股少女的韻味。
崔嘉寶氣急,錘了一下崔崇安的胸口,道:“這種話怎麼能寫在裡面呢!”
崔崇安笑,道:“這麼多年了,也該讓薛大哥知道,若是有心,他便早些回來。”
崔嘉寶不知他意有所指,見搶不過他,便氣呼呼地到一旁坐下,道:“人在戰場,身不由己,哪有想回就回的道理?”
薛明澤於信中很少提自己的生活,兄妹倆也不知他現在到底如何。這信也是有一封沒一封的,時間飄忽不定,但能收到信,便是還活著,總歸是個好訊息。
說到薛明澤,崔崇安又想到溫瑜之,嘆了句:“不知道瑜之兄現在如何。”
溫瑜之參加了此次秋闈,一舉奪得解元,撫州幾大戶都蜂擁而上,試圖資助他上京盤纏。真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溫瑜之自是笑臉迎人,好話說盡,雙方皆有心,便和幾家都處下不錯的關係。但那盤纏卻是分毫未收,有他這些年的經營,沒必要貪圖眼前這點蠅頭小利,反被人捉了小辮子。
拿瞭解元,溫瑜之便要赴京準備明年的春闈。知道溫瑜之拒了人贈送盤纏,崔語堂便另闢蹊徑,給京中好友去信,讓他幫忙多照拂一二。這些年來,周錦和崔語堂一直對溫瑜之多有照拂,一來是救命恩人,二來是他本身傑出,此去想來是直上青雲,能扶一把是一把。
溫瑜之此刻應當已到京城,不知他安頓下來沒有。
崔崇安又想起前些日子崔語堂所說,有些高興道:“或許我們也要回京了。”
這年初,董家人便入京了,崔嘉寶甚是想念董明月,看崔崇安高興的樣子,忍不住問道:“你也想見明月姐姐了?”
崔崇安照著她的後腦勺輕輕拍了一下,道:“說了多少遍了,我……”
“喜歡說話細聲細氣,文文弱弱的姑娘,最好臉上還有一個梨渦,笑起來很可愛的樣子。”崔嘉寶閉著眼都能背出來。
崔崇安自打編出這套與董明月完全相反的標準便唸叨個不停,崔嘉寶實在不想聽他另說一遍。崔崇安見她如此熟練便笑,道:“我的同窗有許多都赴京趕考去了,只剩我一人在這裡實在是寂寞得很,自然想早些入京。”
崔嘉寶道:“所以爹讓你也去考秋闈的時候,你為什麼拒絕?”
崔崇安道:“你哥哥雖然不如溫師兄驚才絕豔,但也想放手一搏,如今是半瓶水響叮噹,還是再伏三年,厚積薄發來的好。”
崔嘉寶卻不這麼想,道:“若我們真要回京,你想好好做學問卻難了,京中學風不若撫州盛,還有大房、三房的人未必見得你好。倒時,你只怕磨不了學問,只能磨一磨心志。”
崔崇安對這事也漸漸有了些瞭解,哀嚎一聲:“你怎麼不早說?”
崔嘉寶懶得理他,他那時也沒說回京的事,不過事已至此,只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