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2/4 頁)
是政治家。
“我們這裡的秩序,已經恢復過來了嗎?”安德烈走在走廊上,看著裡面的人員正在專心致志地工作,哪怕是安德烈經過,也沒有人抬頭,顯然,他們都一心撲到了工作上,跟國內沒法比,國內,工人們早就圍過來就跟看馬戲一樣了。國內甚至還有好多的工廠,正常上班期間,工人都翹班,跑到市場上採購商品去了。
安德烈一邊走,一邊看,非常滿意,其實,資本主義也不是一無是處,而像島國這些企業,對工廠的管理更是非常先進的,將這些模式帶到國內去,也能夠極大地促進國內企業的改革。
“我們這裡,主要是負責研發的。”大橋榮太郎解釋道:“本來,公司資金鍊斷裂,我們這裡的人員也都無心工作,還好,現在已經有了充足的資金,我們的研發,也可以繼續進行。而且,根據貴方的要求,我們已經在某些方面,展開了專項研究,現在進展很快。”
研發,投入最多,同時不一定有產出,但是,研發,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沒有研發企業的能力,終究會被淘汰。
安德烈點點頭:“不錯,希望我們能夠戒驕戒躁,繼續為公司,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正說著,走廊轉過了一個彎,安德烈就看到了一個大傢伙。(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四章仿製雷達
矩形進氣道,雙發雙垂尾,氣泡式座艙,外形是如此漂亮,充滿了力量和美感。
F15!這是一架美國的F15戰機!
“島國自衛隊,現存了四架F15戰機,其中三架,都被拖回了莫斯科,而這架,被放在了我們這裡,由我們來負責研究。”格里申說道。
當初東西德合併,美國人沒有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東德的米格29戰機,這種蘇維埃的前線戰機,在西方面前就褪去了外衣,赤條條地供西方研究了。不知道米高揚設計局裡有多少人,都對此根根於懷。
而現在,輪到美國人鬱悶了,他們最先進的三代機,被己方給獲得了!這一番研究下來,以後在空戰中,對抗美國人的戰機,就更加有把握了!
機頭的雷達罩已經拆開,可以看到上面的平板縫隙的雷達天線,安德烈不由得快步走過去,仔細觀察著這架F15。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逆向測繪,仿製F15的機載雷達。”安德烈愛不釋手地看著那平板狀的雷達天線,興奮地說道。
蘇聯的電子技術落後,直至解體,也沒有攻克了平板縫隙雷達的難關,而作為重型的戰鬥機的蘇27,原本計劃是裝載平板縫隙雷達的,結果變成了五大三粗的倒卡,憑空成了一個一噸的龐然大物,蘇27以後的屢次改進,幾乎都是圍繞這個玩意兒來的。
現在,T10還沒有開始試飛,歷史上的困難不會重現!
“是的,我們大江工廠,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測繪和仿製F15的機載電子裝置,其中的雷達就是重點。”大橋榮太郎說道:“我們三菱重工雖然組裝了F4戰機,但是上面的機載雷達,也是全套引進美國產品,而現在的F15,本來是打算引進生產的,雷達裝置也需要進口,不過各種引數檔案,我們都已經有了。雷達關係到戰機的效能,我們以後無法再從美國獲得任何先進技術了,只能自己研製,我們所有技術人員,都在集中精力,現在已經攻克了雷達天線的製造難關。“
雷達天線!美國的F15戰機使用的APG63雷達,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平板縫隙雷達天線,這種天線就是在波導寬邊或窄邊上開出裂縫,並適當排列組成線陣或面陣,來滿足各種天線應用的要求。這種方式具有增益高、口徑分佈易控制、結構緊湊等顯著優點。其中,波導寬邊開縱縫的駐波陣,也就是平板縫隙天線,還具有損耗小、重量輕、功率容量大、極化純度高、機械強度大等特點,。這些優點,讓重視電子技術的美國首先用在了戰鬥機上的火控雷達、導彈的引導頭天線等等。
蘇聯的雷達五大三粗,功率極高,但是,真正使用率卻相當低,其中,雷達天線的效率低下,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大部分都變成了熱量散發掉了!蘇聯雖然想要攻克平板縫隙雷達的難關,但是困難重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和精密加工技術!這些技術,蘇聯本來是無法從西方獲得的。
“太棒了!”聽到這話,安德烈無比高興,他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只要雷達天線的製造難關攻克了,憑藉著島國的電子技術水平,後面的處理系統等部件,也都可以一一攻克的,這樣,正好可以趕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