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第3/4 頁)
宋朝廷中需要一些新的內容來充實,以便給早就養精蓄銳已久的大宋官員們提供一些刺激的”功課”了。
王靜輝不願意看到這個局面的發生,在他看來大宋比任何時期都需要穩定,無奈他費盡心力打消了大宋滅遼的誘惑想法,將朝廷的注意力轉移到國內來,卻沒有想到王安石所率領的新黨是需要”新的變法”的,而舊黨勢必不會善罷甘休。方田均稅的推出將會給已經熄滅了兩三年的新舊兩黨之爭重燃戰火,政治勢力間的相互傾軋是王靜輝最為反感的事情,為此他不得不來一趟王安石的家中,來做自己的努力希望能夠把王安石給拉回來,試探王安石及其新黨的底線,若是態度堅決的話,那說不得他將會一邊倒向司馬光的舊黨,在最短的時間內來平息這場無妄之災了。王靜輝是不願意見王衙內的,他手中掌握著大宋情報局,雖然不為提舉,但是他的弟子彥生對他恭敬有加,還是像以往那樣將情報局所收羅的珍貴情報挑分整理好交給王靜輝來審閱,從中也好積累經驗。情報局雖然負責的是國外事務,國內事務是由皇城司來管轄,不過同為情報部門,皇城司和情報局在反間諜等方面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而且大宋統計局和皇城司也有著眾多聯絡。王衙內背地裡面對他幹得那些事情,王靜輝心中都清楚地很,不過王衙內這樣的小角色對他不會造成任何傷害,同時也因為王安石的緣故,對王衙內所做的事情他都當作不知道,但是王靜輝旗下的產業卻嚴禁和王衙內有關聯的。
王衙內依然是以前那個樣子,至少在面對面的時候,和王靜輝保持的關係還是顯得非常熱情,不過在心裡面卻不願意面對這個和他同年的年輕人。無論是誰,彷彿只要在王靜輝的身邊,總會被王靜輝的光芒所遮掩,在這點兒上王衙內心中體會的特別深刻,其實這不過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罷了,王靜輝在大宋政治生活中很多情況下都是退居幕後的,也唯有福寧殿小圈子中的這幾個人非常清楚其底細而已,若論世人評價未必有王衙內心中想得那麼高。
第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圈套
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已經修改了多次,這也是受到王靜輝的啟發在仔細權衡利弊之後才做出的最後修正版本。王安石心中自然是不會怕外界的壓力的,可惜的是新法有的時候遭到反對也許並不是單純的都來自貴族,相反對於平民的生活衝擊力更大,這就成了王安石的軟肋,也是王靜輝攻擊新法最重要的藉口。在王安石心中,他對王靜輝還是有著非常深的顧忌的,儘管兩人在一些事務上有過多次合作,但是新法的實施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王靜輝的牽制,其中得到改良的很多,但是被廢止的也不少。不過要說到對立還到不了那個程度,畢竟被廢止的新法實施過程中最隱秘和黑暗的部分全部暴光在大宋統治高層面前,當然在這之前皇城司會受到王靜輝的示意先將這些材料呈送到王安石面前先過目。這種做法也算是顧全了王安石的面子,也給新黨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護。
不過這些都是基於王靜輝對王安石個人品德的判斷_王安石心中還是有著相當強的個人道德自制能力。若是換做他兒子那就不用考慮這麼多了,透過這麼多年的觀察,這小子更像是春秋戰國時代那些遊走於各國的縱橫家,心中只有結果而不在乎行事的手段。王靜輝透過大宋統計局,手上已經掌握了不少關於這位王衙內不利地證據,尤其是為了獲得政治獻金,採用了很多手段來脅迫商人,事後又下手弄得人家家破人亡的事例。要不是這些和王衙內合作的商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再加上王衙內與王安石父子的關係,王靜輝早就出手來給這個王衙內一定的壓力了。”某以為方田均稅法實為利國利民之舉,而且其中措施已經經過多次商討,儘管有些壓力,但是老夫亦認為應該實施此法,就算擔些風險,老夫也不在意這麼多了!”王安石淡漠的說道。
”方田均稅法的條文,在下也都大致看過,此法確實是良法,若不實施的話,在下也無從下手從中找出什麼缺撼來,這不得不讓在下佩服介甫先生!畢竟天下隱田眾多,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控制在大宋大地主的手中,百姓也深受其苦。而朝廷在這上面每年所損失的稅賦也是一個相當可觀地數字了”王靜輝說道。”既然改之非常贊同方田均稅法,那為何又要來此試圖阻止老夫實施此法呢?”
王安石打斷了王靜輝的話問道,一又炯炯有神的眼睛也盯著對面地王靜輝,期待著他的回答。王靜輝看著王安石,心中確實感到有些虧欠,他是多次暗地中利用了王安石。不過卻不是為了給自己撈取好處,完全是為了大宋的平穩發展…………大宋是需要變革,不過對於一個遲暮的老人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