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第2/4 頁)
入侵是多麼的相似!不這那個時候西方對東方的貿易關係並沒有達到這種程度,而西方並不是沒有東方貿易便會使得國內大亂,雖然隨著時間的發展當貿易逆差積累到讓西方國家受不了的時候,對東方國家進行戰爭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這其中和大宋將來和貿易伙伴發生戰爭有著本質上地不在商品上的優勢使得大宋處於了貿易的上風,而是對方能力無法達到造成貿易局勢地一邊倒,由此閉關鎖國禁止進口大宋的貨物,大宋對此自然不幹,矛盾激化到了最高程度,發生戰爭是必然的!大宋的情況實在是比較特殊。
當王靜輝走到一定層次上,並且他本人對國家前進方向和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的時候,他所看到的和想到地就更多了。如果大宋發展真的到了他想象的那一步的話。若是真的為了貿易而向昔日的貿易國發動戰爭,他無意美化這種戰爭,在他眼中即便大宋和十八世紀的歐洲有所不同,實際上當大宋地社會生活發生定的變化之後,兩者之間對資本對市場的渴求和貪婪也就沒有什麼不同了…………正所謂兩國交鋒各為其主,這上世界終究還是要遵守叢林法則。大魚吃小魚地發展模式固然不可取,但是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最後刺刀見紅是不可避免的,這中間不存在什麼正義與邪惡。情報局從國外懼來的情報使他們張開了眼睛看世界。儘管他們的目光範圍還很小,只能夠注意到周邊各國的情況,但足以讓他們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至少不會犯再像太祖太宗時代北伐的時候認為北方的百姓會在大宋到來的時候夾道歡迎的錯誤。高麗已經向大宋多次提出請求,希望能夠得到大宋鉛活字印刷術的核心技術…………油墨,還有水利紡織機等技術,不過大宋都堅決的拒絕了,這本身就是代表著大宋對高麗兩大出口產業,這也讓大宋統治高層極為忌憚,出於保護本國的優勢產業的考慮,自然不會出讓這些技術。尤其是紡織技術,大宋的布匹已經完全統治了高麗的市場,而且由於大宋商人的策略性攻擊,使得高麗的棉花種植幾乎等於沒有,現在可以說高麗的上層社會穿的是大宋所產的絲綢,中下層百姓穿的是大宋所產的布匹,本國那種”男耕女織”的情況徹底瘸了腿。
儘管在大宋情報局的努力下,高麗貴族們對大宋的各種奢侈品求之若渴,但是大宋對高麗的貿易幾乎摧毀了高麗本就很用儒家經典為自己的主張辯護,這一手王靜輝已經玩得爐火純青了,報紙,學刊上的辯論他也從來沒有落過下風,畢竟儒家經典中可以利用的漏洞就和馬蜂窩一樣多。甚至同樣地經義雙方都可以引用,從此也可以派生出對自己有利的解釋,在這一點上,王靜輝不能不在心中愛死孔老夫子了。對於王靜輝的對手來說,最要命的還是孔老夫子本人…………孔子惡農已經是不可爭辯的事實,這對於他的對手來說更是不利;而且同樣也是孔老夫子,他把聖人的排位順序上的漏洞也留給了王靜輝,管子治齊,大力發展工商業,使得孔子將管子列為周公之後。
”孔子,孔子……空子,空子……”這就是王靜輝當時的心情寫照,也正是經過這一場波及大宋士林的大辯論使得社會空氣更加活躍了起來。直接反應到朝堂上來地狀況便是福寧殿這個小圈子在討論國事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話題便是”經濟”,”貿易”,”金融”……要不是有了這樣地變化。很難想像大宋統治高層會在福寧殿中召開會議來專門算計金錢,還對海外貿易如此看重,這也是王靜輝前幾年所寫的關於海外貿易奏章一直沒有被拿到檯面上正面討論,到了今年反而獲得了這麼大重視的原因。
“先生的方田均稅法,在下是極為佩服的,不過先生有沒有想過一旦這樣一部新法進入實施後會引來怎樣的麻煩?”王靜輝淡淡地說道。此時王靜輝正坐在王安石的書房中。對面坐地便是王安石父子,王靜輝也是很久沒有見過王衙內了。所以這次他來王安石家的理由就是給他兒子看病。不過這個理由實在是太牽強了,王安石最近想要推行方田均稅法的事情已經慢慢傳開,新黨眾人早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畢竟新黨領袖王安石執政多年,這兩年先後因為滅夏戰爭和遼國戰爭而牽扯住了朝廷的注意力。變法運動也算是進入了一個低潮,推行新法顯然會加劇朝廷內部矛盾。在這一點上王安石,王靜輝和司馬光三人心中是十分清楚的,故此在這兩三年中無論新舊兩黨還是王靜輝一派地都很少生事。而這三個人之間也是很有默契的沒有主動挑起紛爭,就是王安石早就擬定好的方田均稅法地扎子也是壓在手中沒有遞上去,全部都是因為戰爭。這裡面倒是充滿了諷刺的意味,因為戰爭,大宋朝局反而更加穩定,不過戰爭期間已經慢慢過去,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