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1/4 頁)
不等於事實佔領,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會乖乖的退出去。除非是大量殺傷對手的有生力量 也就殺人。否則這場北伐就算白玩了。
發現敵人蹤跡之後,朱林比任何時候都要謹慎,並沒有調集重兵壓上,而是用前鋒部隊保持一定稱帝的粘性。用持續不斷的小規模低烈度戰鬥來拖住對手,同時派遣一部分軍隊去封堵敵人的退路,至於決戰。那是一切就緒之後才會出現的最後一擊。朱抹可不敢在這種地方和蒙古玩追逐戰!那完全就是在給自己找不自在。
花費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才徹底封住對手的退路,把蒙古主力圈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當朱林接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就知道這次北伐已經勝利了。所謂的決戰只不過是最後收拾殘局的手段而已。
在這片區域當中,幾十萬北伐大軍圈住了約莫五萬敵軍!五萬!這個數量的敵人當時就讓朱林興奮的拍了桌子,有點匆忙的再次抽調人馬。所有的前置準備一旦完成,立刻下令發動總攻!
因為蒙古的軍事性質,這五萬蒙古鐵騎最起碼也有兩萬是真正的戰兵。用二十來萬蓄勢待發的大軍堵在一個狹的區域之內,朱林並不怎麼擔心最終的勝負。也就是說不怕打不過敵人。而是怕敵人跑掉。
五萬人馬,大概有一半真正的戰兵。即便是面對二十萬明軍的鐵桶合圍,也是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一口吞下去的話,也需要明軍付出相當代價。
朱橡現在的工作重心不是戰鬥本身。而是協調各部,防止防線出現裂縫。若是把殲滅戰打成了擊潰戰。戰果會小一大半。
雖然所有的隨軍官吏都在絮絮叨叨,可朱林根本就不理會這一群書呆子的廢話,直接就上了前線,親臨戰陣指揮作戰。
朱橡不是那種沒有見過血火的皇帝。和蒙古人打仗打了幾十年,大場面見過無數,自然不怕那些文臣口中的“刀槍箭矢若有不測”之類的空話。這麼好的形勢,若是蒙古鐵騎能夠衝到皇帝面前,這場仗也就不必再打了!
一個小山包上已經搭起了巨大的膘車,朱林命人樹起自己的旗號,邁步登上膘臺,遙望遠處的大戰情形”
明軍以巨大的數量優勢形成一個半月形狀,死死的兜住了敵人,雙方的戰線犬牙交錯,喊殺之聲震天響起,,
無數傳令騎往來飛奔,把前線的情形如流水一般報了過來:
“敵軍第皿次衝鋒已經被我軍擊退。我軍尖峰各營折損甚重。”
朱橡並沒有問己方的損失情況。手裡還有很多預備隊沒有打出來呢。傷亡數字的大小在朱林心中並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包圍圈不破。只要防線沒有被撕開,朱橡隨時都可以填進去海量的軍隊,只要蒙古人身後那些負責封堵的部隊一打出來。就是戰神重生也得乖乖認輸。
朱橡面無表情的說道:“傳旨。中軍調陷陣營往上頂,有遲疑不前者。立斬,有左右觀望者,立斬。有後退半步者,齊斬全隊,聯就是他們身後看著呢!”
“稟報萬歲,敵之左翼已為我軍擊退。斬首級數不少於一千四百。”
“頂住敵之左翼的是遼軍部吧?傳旨,遼軍部賞金翻倍,指揮使就地加爵三品。
重賞重罰是朱林一貫使用的策略。
若是立功,從來也不吝惜封賞。哪怕是在戰場上,立刻就可以加爵下去。若是消極怠戰,處罰也是同樣嚴重,戰場紀律可不管什麼對錯。只要犯了,督戰隊手裡的刀子絕時不吃素!
戰鬥還在繼續,雙方人喊馬嘶。攪起漫天沙塵。朱林如同一尊雕塑一般,面無表情的戰力在高高聳立的睹車上觀望著,身後就是帶著大明皇威的認字旗。清清楚楚的告訴每一個浴血廝殺的將士:你們的皇帝就在身後看著!
皇帝親臨戰陣,對於士氣的提升有莫大效果,大明北伐軍不計生死奮勇向前,一點一點的積壓著對手的陣線。
彷彿是為了示威一般,蒙古軍中也樹起一杆巨大的白色大麓。
這也是皇帝的象徵,這種級別的旗幟只有蒙古大汗才有資格使用。雖然現在的蒙古汗位有點說不清道不明。可能樹立起這種旗幟,也表明的對方的身份 蒙古大汗,不管是不是還有黃金家族的血脈,起碼有這個象徵意義。
蒙古大行,同樣是相當於皇帝,也同樣的親臨戰陣了。
一時間,蒙古軍隊士氣高漲,齊齊的吶喊一聲,
下棋的時候都講究王不見王呢。這時候的蒙古大汗也真是殺紅了眼。知道到了最後關頭,冒著被明軍追殺的風險豎起了旗號,這是要死拼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