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頁)
它,是因為奧登尼亞許諾會在大陸中部劃出一部隊領土,為成立由全能教派掌管的獨立國家做準備。所以難怪法皇會如此賣力——這是昂尼亞與曼尼亞方面的冷嘲熱諷。
自從在第一次神諭戰爭國因所支援的國家戰敗,所以原全能教掌管的領地也全都被其它國家劃分走了。在戰後,全能教派雖然仍是大陸第一教,不過其規模和影響已經萎縮到日漸衰退的程度。為了能讓全能教派再像以前那樣,成為名符其實的第一教派,法皇和他的主教們沒有一天停止過遊說和談判,希望能有國家同意把原先割讓的土地還給他們。不過這樣做,起不了什麼作用。由於科技日益進步,聲光電等技術也開始普及到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中,人們對於自身的信仰,或許還存在,可對於它所宣揚的那一套,卻完全不像以前那樣絕對相信毫不懷疑。
不過,現在全能教派的機會終於來了。作為在這個大陸上新崛起的大國,奧登尼亞急需尋找有力的支持者,而法皇也迫切希望能有一個有實力的國家對教派給予援助支援。於是乎,這兩者走到了一起,達成了一個新的同盟。雖然法皇還是對外宣稱並不表示教會支援某個國家,可是從他們在奧登尼亞發動戰爭期間視而不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教會對這個國家的支援。
為了回報法皇以及教會的大力支援,奧登尼亞政府決定,在布隆尼亞與洛斯尼亞交界處,劃分出一片土地,提供給全能教派作為國家的領土。由於那個位置正好位於大陸的正中央,所以對法皇等人來說,簡直是求之不得。只是可憐了布隆尼亞與洛斯尼亞,它們如今都已經名存實亡,又怎麼能抗議別國劃分本國的領土,只能任由他人宰割。
創世歷1085年1月10日,法皇庇護十一世與奧登尼亞政府簽署協議,宣佈正式成立教宗國。而奧登尼亞也在協議上表明會對該國提供人道物資和技術援助,協助全能教會建國;全能教會也當然知恩圖報,表示會盡全力支援奧登尼亞。這對那些誠摯的教徒來說,無異於天大的好訊息。而對於那些與奧登尼亞如今處於敵對的國家來說,可就等於是被人揹叛了一樣。作為全民的精神領袖,如果連法皇也站到奧登尼亞那邊,那樣豈不是說宗教界已經承認了奧登尼亞侵略的合法性、承認這個野心勃勃的國家才是正確的嗎?這一點,對曼尼亞人也好、對昂尼亞人也好,都是不能接受的。
不過不管戰勝國的特使如何上門來勸說,法皇和他的主教們,都沒一個肯改變主意。全能教派終於可以復國了,這才是頭等大事。那些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爭奪,他們也不想管太多。可是為了應付對方的抗議,法皇也不得不派人遊說奧登尼亞,勸他們“動作不要太大”——意思就是說,別把戰爭搞得擴大化了;即使你們再佔據一些地方,只要事情不搞大,我們也好對那邊交待的——奧登尼亞的回應是:
“這句話,法皇座下應該對曼尼亞人說去!因為現在是他們不肯放過我們!”
有了法皇的支援,奧登尼亞更加感覺到自己不僅具有合法性,而且是正義的一方。的確,那些教徒們當然不會認為,有法皇公開支援的國家會是邪惡的國家。相反,那應該是最受全能之神青睞之處。甚至有人猜測,接下來,全能教派會不會為奧登尼亞的國王加冕,讓奧登尼亞的國王成為整個大陸上唯一的皇帝陛下。那樣一來,奧登尼亞人走路時肯定連眼睛都不看著前方,而只是抬頭望天那般走路了——因為太過威風得意,所以不知不覺就會這樣走路了。
對於外界的這些猜測,奧登尼亞政府不置可否。他們現在更關心的,除了是尋求宗教的支援外,還有如何對付那些戰勝國。雖然其首相卡爾…海因茨以前就表示過可以與昂尼亞曼尼亞聯手,共同保衛大陸;可是如今這些盡成泡影,首相本人再不願打仗也好,都得以一副威武不能屈的姿態,出現在支援他的人民面前,激勵他們為國效力。
歷史的車輪就是如此,一旦推動起來,就無法停止了。
相對而言,曼尼亞方面也不願打這場仗。不是說它的實力不濟,而是民心思安,不想再看到戰爭。如今離那次大戰也不過是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好不容易才安定發展了十來年,經濟也穩定增長,對於喜好安逸生活的曼尼亞人來說,這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可是政府卻把奧登尼亞的那些罪行宣傳開來,似乎顯得不打都不行似的,這讓他們頗感不滿。
為了照顧這部分民眾的情緒,曼尼亞也只能在私底下透過別的渠道和自己這個鄰國談判。除了翁波里尼亞,還有就是全能教派。一個是搖擺不定,而另一個則是四處尋求幫助,曼尼亞只需趁機施加些壓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