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位之爭和他們沒關係,沒了大哥還有三哥四哥,哪裡輪得到他頭上?
李治覺得自己沒什麼希望之餘,還因為王氏和王家大舅哥的態度有些不舒坦。他什麼都還沒說,他們已經幫他做好所有的規劃,連拉攏什麼人、在父皇面前怎麼表現都幫他想得非常周全。
他真要去爭,是他自己爭來的,還是他們幫他爭來的?要是他們幫他爭來了那個位置,他以後又該怎麼對待王家?
李治心裡百轉千回,卻沒好和王氏說出這些想法。畢竟他都還沒想好要不要爭,真要爭也不一定能成,這就考慮這些未免太早了點!
兩邊休整了一夜,第二天早早入宮去覲見。自從兒子們去就藩,李二陛下很少看到幾個成年的兒子湊得這麼齊,他打量了幾個兒子一眼,對他們勉勵了一番,父子之間雖然不算冷淡,但也說不上親近。
李承乾作為兄長,即便知道李二陛下召回他們的用意,也必須拿出兄友弟恭的胸襟來,在東宮設宴款待久別的兄弟們。都是成年人了,場面話大家都會說兩句,一頓酒吃下來倒也算是賓主盡歡。
送走一干兄弟,李承乾坐在屋裡吃茶醒酒,便聽有人來報說有李元嬰的信。他還沒讓人呈上,一旁乖乖跟著喝茶的李象已經跳了起來,高興地問:“有沒有我的信?么么有沒有寫給我?”
李象這幾天也挺鬱悶,小孩子是最敏感的,就算李承乾他們沒在他面前說什麼,他也能從夫子們的言談間感覺到東宮的氣氛變得有些壓抑。
李象不喜歡這種感覺。
聽人說李元嬰來信了,他自然高興不已,他最愛看李元嬰的信了。
送信的人看平時穩重老成的小殿下難得露出小孩子心性的一面,不由莞爾,抽出比較厚的那封遞給李象:“這是滕王殿下給您的。”
李象一看,這麼厚,更高興了,捧著跑到一邊拆信。李承乾見兒子樂成個小傻子,心情也好轉了不少,拿過李元嬰的信拆開看了起來。
李元嬰提議他去看看他們的海港和海師。
這段時間朝中人心浮動,大多在觀望著看看哪邊勝算大才往哪邊下注。李元嬰不是朝中重臣,他只是個已經就藩的藩王,這趟渾水他本來可以不摻和的。李元嬰卻沒有置身事外,還主動邀他去滕州,主動提起李德謇和杜荷是他的人、他們所率領的海師也是他的。
就算這世上沒人看好他這個太子,李元嬰還是會站在他這邊。
李承乾感覺這段時間堵在胸口的悶氣驀然散去。
現在他還是太子。
既然他當了這個太子就該好好當,要不然會辜負很多人的期望。弟弟們回來了也不是什麼大事,他這個當哥哥的應該表現出兄長的氣度來。要是有人挑動弟弟們一爭太子之位,他就好好看看這些人能對他這個太子做什麼!
這一次他絕對不會再輕易受困於人。
李承乾心情明朗起來,轉頭看兒子還在看信,有點好奇李元嬰給兒子寫了什麼,怎麼看起來比給他的信還要厚上幾分!李承乾耐心地等李象讀完信才問:“你么么給你寫了什麼?”
李象也沒瞞著,把李元嬰在信裡寫的東西如此這般如此這般地給李承乾講了。他興致勃勃地說:“么么在滕州辦了個書院,我也要在東宮辦個書院,讓大家都來弘文館讀書。我們皇家子弟不能輸給別人,等我們學好了,全都要像么么那樣考個進士!誰考不上誰丟人!”李象把自己的打算說完了,拉著李承乾的手央著他同意這件事。
李承乾道:“這個你得和你皇祖父商量。”
李象表示沒問題,他一會寫個計劃書去徵求皇祖父的意見。李象說幹就幹,信心十足地抱著信去自己的小書房,捋起袖子按照李元嬰在信裡給的框架寫計劃。
李承乾看著兒子風風火火的背影,感覺李元嬰在自家兒子心裡的地位比他還高,李元嬰隔著老遠都能慫恿他幹著幹那。兒子都這麼有幹勁,李承乾自然不能落下,他想了想,也準備寫封摺子給李二陛下,表示自己想出去看看民生民情。
重點是想看看河南道的民生民情。
以後可以再去去別的地方。現在朝中有這麼多兄弟在,不缺他一個,他正好可以脫身出來好好看看大唐的大好河山,總不至於一輩子生在宮中長在宮中,根本不知道百姓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不知道百姓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君王。
至於他離京後會不會遇到什麼意外,朝中會不會有什麼變故,李承乾也耍了次賴,表示有父皇和這麼多弟弟在他很放心,他相信父皇和弟弟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