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頁)
本來他以為消滅叛軍應該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畢竟集齊四省十幾萬大軍,已經是非常看得起這支叛軍。
但是真的打起來之後他才發現他們還是低估了這支叛軍。
因為這支敵人至少也擁有6000名騎兵,一支叛軍能夠擁有這麼多的騎兵簡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明軍北路大軍所有的騎兵加起來,恐怕也不一定有這個數目。
南方多山地、丘陵,騎兵並不是特別適合南方做戰,大明所有的戰馬都是優先向遼東供應。
而且這些騎兵基本是屬於各個將領的家丁,想讓他們將這些騎兵集中起來,根本就不可能。
相反敵方將領指揮騎兵藝術非常老辣,指揮著騎兵起來有如臂使。
他們兩方騎兵剛開始狠狠地打了幾仗,結果明軍的騎兵被敵軍打得還無還手之力。
這讓那些明軍將領都畏縮起來,不願意再單獨派騎兵出戰,哪怕王在晉再訓斥也沒用。
因為這些騎兵都是屬於他們的家丁,是他們權力的保證。
將來他們無論是高升還是貶謫,這些家丁永遠都會跟隨他們。
於是現在野外馳騁的已經全部都是敵方的騎兵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將軍都報告,這支軍隊的步軍裝備著戚家軍特有的武器,而且打法也完全是戚家軍的打法。
而且這些士卒非常的精銳,配合嫻熟,打起仗來悍不畏死。
將領的指揮也是四平八穩,完全找不出任何破綻。
能和他們過上幾招的估計唯有浙兵營中的精銳,一般南直隸的部隊根本就是他們的對手。
幾名南直隸的參將、副將不信邪地派兵上去和他們較量了一番,結果都是被敵人的火炮和火銃打到崩潰。
然後被敵人的騎兵順勢掩殺,最後大敗而歸。
這讓王在晉感到非常憂慮,雖然戚繼光已經死去幾十年了。
但是戚繼光的威名仍然在明軍中流傳,以4000之眾斬首15萬的戰績永遠都是一個傳奇。
特別是那些浙兵,受戚家軍的影響更深。
正是由於戚家軍的影響,浙兵才是天下少有的精於火器的部隊。
除此之外他們的火炮非常犀利,明軍的火炮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他們的火炮總是在射程之外消滅明軍的火炮。
先前這支軍隊就是靠著這些火炮以萬餘士卒力抗他們將近7萬大軍。
後來他們得到大量的支援後,更是和他們打得有攻有守,在區域性方面總是能夠佔據優勢。
明軍的好幾個營都被他們給完全消滅,如果不是明軍兵力眾多的話,說不定明軍早就垮掉了。
不過即使如此,明軍計程車氣也是非常低落。
現在敵人再次得到了大量的援軍,王在晉有種感覺,也許大規模的決戰很快就會發生。
*****
*****
溫州城早已被李靖所佔據,得到了呂岩的紅夷火炮支援後,李靖就將溫州城打了下來。
南方一向多山,而溫州東部有著大片的平原,非常有利於騎兵的發揮。
所以這裡被李靖定為和敵人決戰所在。
得知呂岩來援後,李靖和戚繼光都是大喜過望。
雖然他們經常能夠打幾場勝仗,但是打起仗來非常小心。
敵人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一個失誤就可能會敵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現在呂岩來了,那麼一切都將會改變。
呂岩和李靖一邊盤算著自己手頭的兵力,一邊制訂著做戰計劃,爭取一戰擊敗眼前的明軍。
目前呂岩在溫州的兵力約有5500名玄甲精騎,5500名戚家軍,2000名火銃騎兵,1000名魏武卒。
但是呂岩感到這些還不夠,他需要更多計程車兵。
和李靖、戚繼光商議過後,呂岩決定將能夠召喚的戚家軍和玄甲精騎全部召喚出來。
這樣玄甲精騎達到了8000名,這些玄甲精騎很多是唐朝建立後建立的,但是有的因為戰力不足,被系統定為只需戰功20點,但是這些全部都被呂岩放棄了。
戚家軍也達到了7000名,火銃騎兵達到了4000名。
除此之外,其他的戰功被兌換成了9000名背嵬軍,其中騎兵5000,由楊再興統率,步軍4000,由張憲統率。
當然,各種火炮和炮手是不能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