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4/4 頁)
鎮不遠有個大島,那個大島上駐紮著我大明五大水寨之一銅山水寨,如果我們奪取舊鎮和詔安,銅山水寨的明軍一定會前來救援。”
這個海盜說道。
“銅山水寨有多少明軍?”
呂岩問道。
“這個並不清楚,不過應該至少有數百人。”
這個海盜說道。
聽說只有數百人,呂岩立刻放下心來。
以他的實力,擊敗數百人的明軍水師還是輕而易舉的。
“既然如此,我們就選這裡了。”
呂岩笑著說道。
確定了目標之後,接下來就是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了。
對於這個,鄧子龍和賈詡是非常在行了。
賈詡輕搖摺扇,看著地圖沉思一陣,然後向呂岩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呂岩聽後不由大喜,認為可行。
但是由於需要渡海遠征,和明軍發生大規模的衝突,呂岩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兌換出一條馬船,將騎兵帶到福建去。
他手下的船隻並不是專門的馬船,如果攜帶戰馬的話非常困難。
還有一個是兌換出大量的精銳步兵,以此和明軍決戰。
呂岩想了想了,就決定帶一個馬船前往福建。
畢竟騎兵進可攻,退可守,機動靈活,打起來完全是以一當十。
呂岩看中的就是鄭和艦隊中的一條馬船,長37丈,寬15丈,共分四層,長寬均是“海上主權號”的二倍,高度比“海上主權號”還要高,排水量達到了8000多噸。
堪稱是真正的海上巨無霸,僅僅是在排水量方面“海上主權號”和“聖三位一體號”是拍馬也趕不上,僅僅一艘就足以裝載數百匹戰馬。
可能是由於這艘船沒有大量的火炮,也不需要大量的炮手,因此連人帶船隻需要13000點戰功。
這絕對是個無比龐大的數字。
由於自己目前的兵力夠用,而且擔心過多計程車兵會增加糧食壓力,因此呂岩一直很少召兵。
呂岩看了下自己的戰功點,還差4000。
於是他一方面為戰爭做準備,一方面命令那些士兵出海剿匪,以湊夠戰功。
天啟二年4月25日,當一艘八桅的寶船緩緩向大員灣中駛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震驚了。
“八桅,竟然是八桅大船。”
看著這艘船,李魁奇驚訝地合不攏嘴。
自從明朝自廢武功以來,就嚴禁建造三桅以上大船。
因此不要說八桅,就算是六桅,五桅的大船他都沒有見過。
“我的上帝,竟然有這麼大的船,難道是當初的鄭和寶船。”
還是格倫威爾有見識,他第一時間想到了當年鄭和艦隊的寶船。
岸上的人們議論紛紛,個個都是驚歎不已。
就連賈詡也是驚訝不已。
不過好在他們早已得知這艘船是自已的人,因此並不驚慌。
看到這艘寶船,呂岩卻是連連嘆息。
大明的鄭和艦隊絕對是當時世界上真正的無敵艦隊,沒有一支艦隊能夠與之媲美。
而鄭和艦隊最大的寶船,排水量則達到了20000噸以上,這在後世的人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木質戰艦竟然達到了萬噸級別。
而西方的木質風帆戰艦哪怕是發展到了鐵甲艦的前期,也從來沒有一艘艦船的排水量能夠超過鄭和艦隊的寶船。
讓人遺憾的是這麼強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