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 頁)
早已經悄悄地把五塊巨大的磁石在地宮內砸成粉末,混入泥土中運出了皇陵。鑑於李成剛也非常熟悉永安縣一帶水脈走勢,江逐流就將這個治理下宮冒水的重任交給李成剛來督辦。
李成剛和幾位能工巧匠進入皇陵下宮實地勘測了一下冒水的具體情況。又在皇陵周外打了幾眼水井,仔細勘測了一下水脈走勢,然後向江逐流提出一個方案。那就是若要想徹底根治下宮冒水,除了在下宮內做好用石塊封堵泉眼。做好防水防潮措施外,還必須在下宮這股水脈地上游挖一面積巨大的深塘,在直接把水脈截斷,讓地下水從深塘中湧出,然後再用人工溝渠將湧出的泉水引走,注入伊洛河。
江逐流聽後覺得這個方案可行,只是自己不能做主,遂寫了奏章,飛馬遞往汴梁,請皇上和太后聖裁。
這邊信差拿著江逐流的奏摺剛走。那邊京城地信差就過來了,宣讀了太后的懿旨。江逐流聽到丁謂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雷允恭被勒令自盡,不由得心中大快。丁謂一倒。少了擎肘之人,小皇帝趙禎當多了幾分話事之權吧?
相比起丁謂和雷允恭,懿旨中對夏守恩的處治卻輕了許多,夏守恩仍回工部任監工使,罰俸三年。以觀後效。看來夏守恩對丁謂的臨戈一擊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令江逐流奇怪的是,太后的懿旨中絲毫沒有提及江逐流。按理說這皇陵下宮冒水之事乃是江逐流冒死派人奔赴京城向小皇帝通報的,如若不然。先帝之靈槨就會被丁謂和雷允恭移送到下宮水脈絕地,這可是一件大功,太后怎麼絲毫不提及獎賞呢?難道說是因為江逐流身為山陵使承事郎,也須分擔皇陵下宮冒水之罪責的緣故?又或許是因為下宮冒水尚未治理完畢,江逐流為山陵使司目下最大之主官,朝廷不好獎賞於他的緣故?只有等下宮冒水治理完畢,朝廷再另行封賞?
江逐流想不清楚,也暫時按捺下去這個念頭,不去想他。
未幾日。朝廷邸報又到,邸報上說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因丁謂罷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現空缺,朝臣議政多有不便。現副相魯宗道疾病已經痊癒,因其舉薦晏殊任禮部尚書有功,特擢升其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第二件事情是說先帝皇陵冒水,流年不利,特將今年春闈推遲到明年春天舉行,望各地舉子勿要喧躁,安心研讀聖賢之書為盼。
至於江逐流上表報過去治理下宮冒水之方案,卻未見朝廷提及。
又等了幾日,卻等來了工部及司天監一眾官員,這些官吏俱都是精通土木工程、風水堪典之人,他們拿著江逐流上報朝廷地治理方案,來實地勘察。奇書…整理…提供下載看來劉太后接受上次雷允恭擅報龍穴之穴之教訓,認真對待皇陵下宮冒水之治理方案。
江逐流耐心地陪著工部及司天監眾官員前後勘測考察了十數天,他們終於首肯江逐流提出的治理下宮冒水的方案。只是在開挖截斷地下水脈地深塘的位置上和引走深塘之水的溝渠的走向上做了一些微調,以更符合風水堪典之原則。
工部和司天監官員回京城兩日後,劉太后的懿旨就下來了,著江逐流按照微調後地治理下宮水脈的方案進行施工,必須在清明節皇家大祭拜之前完工。
江逐流算了算時間,只有不到二十日的工夫,好在朝廷對工匠人數和錢物數額沒有多做限制,江逐流可以任意調配。
於是江逐流讓皇陵上地工匠停止一切工程,全力投入水脈治理上來,又從附近永安縣、鞏縣和偃師縣調入數千工匠,終於在半個月內,完成了對下宮水脈的治理。
按照太后懿旨之要求,江逐流帶著下宮水脈治理完工之喜報飛馬來到京城,把喜報交由內侍遞送入宮。
看著內侍太監捧著喜報快步跑入宮內,江逐流心中充滿了喜悅。他到山陵使司衙門任承事郎不過三個月,卻一手扳倒了丁謂和雷允恭,讓朝廷中三股勢力中最大的一股丁黨勢力煙消雲散,朝政之權重新回到太后和小皇帝趙禎的掌控之中,這是何等巨大的功勞啊。
——————
大宋雖然有無數能臣幹吏,卻無一人能鬥倒丁謂。從先帝在世起,丁謂尚是副相,就和宰相寇準針鋒相對的鬥法,最終號稱天才宰相的寇準卻不敵溜鬚宰相的丁謂,在朝廷爭鬥中落敗,被貶往雷州,最後落了個客死雷州的下場。
宰相王曾,大宋開國以來少有地連中三元的奇才,又是張震的大徒弟,和丁謂鬥了三年,最後也被排擠出朝堂,以宰相之尊,到洛陽府任一區區通判。
樞密使錢惟演,深的劉太后寵信,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