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保衛帝國和明治先皇等先輩之奮鬥成果……”
朝鮮,位於亞洲東北部的朝鮮半島,全國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人口此時約3100萬人,全國都為單一的朝鮮族。朝鮮在歷史上和日本一樣基本一直都是中國的附屬國,文化禮儀文字等基本都來自中華文明。1866年開始遭到美、英、法、俄等列強的侵略和控制,領土遭到瓜分,主權被踐踏,開始和中國一樣淪落為半殖民半封建國家。後來1882年,逐步崛起的日本帝國也開始參與對朝鮮的侵略歷史,當時朝鮮王朝內憂外患,國內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迫於無奈的朝鮮王室不得不求助於清王朝出兵平亂,幾乎同時日本帝國不請自來踏入朝鮮境內和清國軍隊一起參加剿滅朝鮮人民起義的軍事行動。叛亂被平後,清政府建議和日本政府兩國一起從朝鮮撤軍,但是食髓知味的日本政府不但不採納,反而繼續向朝鮮增兵,後來在黃海上清日兩國海軍爆發大規模海戰,即“中日甲午海戰”。日軍一路攻入清國本土,佔領遼東半島,在旅順野蠻屠殺中國平民兩萬餘人,清國戰敗求和,被迫鑑定了《中日馬關條約》,賠償日本兩億兩白銀,割讓臺灣等領土,並且承認朝鮮獨立,不再是中國的附屬國。從此,朝鮮被納入日本的勢力範圍內。由於日本在朝鮮的勢力坐大,沙皇俄國極為不滿,1895年,俄羅斯和朝鮮閔妃集團勾結,策動驅逐親日分子的政變。日本不甘示弱,唆使日本警察和浪人殺死閔妃,建立親日內閣,促使朝鮮國王倒向俄羅斯。1896年,朝鮮國王逃亡俄羅斯使館,導致親日內閣垮臺。日本決定和英國結盟對付俄國。1897年,獨立後的朝鮮成立“大韓帝國”,朝鮮改稱韓國。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關東軍也就在這個時候產生的)。日俄戰爭一爆發,日本強迫韓國簽定《日韓議定書》,規定韓國必須為日本戰爭提供各種便利。6月,日本天皇批准對韓國的行動綱領,成為以後吞併韓國的藍圖。這個時候,日俄兩國就曾經用北緯三十八度線將朝鮮分割成兩塊。8月《日韓保護協定》簽訂,將韓國的財政和外交事務置於日本的監督之下。次年俄羅斯戰敗。1905年9月俄國承認韓國為日本的“保護國”。1905年11月,《第二次日韓保護協定》日本確立對韓國的保護權,並於1906年設統監府,伊藤博文成為首任韓國統監,成為韓國的太上皇。1907年6月,韓國皇帝揹著日本,派人參加海牙的世界和平會議,請求歐美列強幫助韓國恢復主權,遭到拒絕。日本以此為藉口,逼韓國皇帝李熙退位,讓年幼的太子即位,同時逼迫簽定《第三次日韓保護協定》,使統監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高統治者。1909年,伊藤博文在哈爾濱遇刺身亡,不久韓國親日派總理李完用被刺受傷。日本乘機煽動輿論。1910年8月,簽定《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韓國,並將統監府改成總督府,寺內正毅成為第一任總督,隸屬天皇。從此日本正式對朝鮮進行殖民統治。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之後,日本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10年——1919年,這個期間,日本對朝鮮半島的統治近似於抗日戰爭時期對中國淪陷區的統治。日本進行愚民教育,全面取締了朝鮮文化,特別不允許說朝鮮話。第二個階段是1920年——1930年,這個期間,因為日本想把朝鮮半島變成自己的領土,所以對於朝鮮文化的控制較為放鬆,人民可以說朝鮮語。第三個階段是1931年——1945年,這個期間,朝鮮半島作為日本進攻中國的一個大後方,日本又恢復了其在第一個階段的愚民教育。總之,在日本控制朝鮮的階段,朝鮮的軍政實質上已被日軍全部控制,已經基本淪為了殖民地國家,通俗點說就是朝鮮人都得要聽日本人的話。所以,有人說在全面侵華戰爭中有朝鮮人也是不足為奇的。再有就是日本控制期間,日本人大量來到了朝鮮,很多人也學會了日語。1945年日本戰敗之後,蘇聯和美國以38線為界分別對朝鮮半島的北部和南部實施控制。1948年8月15日,韓國的“國父”李承晚宣佈“大韓民國”成立。做為呼應,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宣佈成立。朝鮮分裂為南北兩個國家至今。
此時已經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朝鮮二十餘年,反抗力量還是相當強烈。大家都瞭解,當一個異族統治本族的時間不長的時候,本族的反抗力量是洶湧的,但是被奴役統治的時間長了,加上統治者施一些懷柔政策,那麼反抗的聲音和活動也自然就稀少了。比如說被幾百萬滿族人統治的幾萬萬漢族人就心安理得地頂個大辮子做了了兩百多年的奴才。此時的朝鮮有很多的反抗力量,日朝民族矛盾極其尖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