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頁)
大國。誰知日本海軍的胃口並不是要做第三把交椅,而是野心勃勃想坐世界海軍首位。日本簽字代表回國後甚至被全國罵成賣國賊,險些喪命於一些力主擴軍的軍國主義暴徒之手。1933年東北會戰後,日本以“應付東北軍對日本本土海上威脅”為藉口公然退出了華盛頓海軍裁軍會議和倫敦陸軍裁軍會議,日本陸海軍的發展立刻進入無限制時代,海軍力量很快便急劇擴張起來。至1937年初,日本海軍已經擁有千噸以上的戰鬥艦艇280餘艘,主力戰艦為10艘重型戰列艦、4艘航空母艦(“鳳翔”號和“龍驤”號已經被東北軍擊沉)、12艘重型巡洋艦、18艘輕型巡洋艦、75艘驅逐艦、48艘潛艇、2艘水上飛機母艦和5艘潛艇母艦,總噸位約118萬3000餘噸,此外還有2艘航母和2艘戰列艦等30多艘艦艇正在建造中。如此龐大的海軍令陳紹寬既羨慕又嫉妒,中國是一個有萬里海疆的大國,中國海軍也應該有如此規模,但是此時中國海軍(不包括東北海軍)總艦艇噸位只有5萬多噸,噸位最大者不過3000噸,最小者僅僅幾百噸,且艦艇陳舊過時。這麼弱小的海軍抗擊超過自身20多倍的日本海軍,勝敗早已經在註定之中。但是陳紹寬此時已懷有決死之心,無論勝敗都要一雪當年海軍之恥,將手中的海軍力量在即將爆發的中日民族大戰中發揮出最大的效力,因此他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威脅和引誘。
3月22日,蔣介石在最高軍事會議上下令海軍迅速用軍艦和徵用的輪船開往江陰水道,構築堵塞封鎖線,乘機堵死已駛入長江內河的日本海軍第12艦隊。由於張學良提醒,蔣介石多了個心眼沒有讓已經被懷疑為漢奸的行政院秘書黃浚參加會議,這個計劃沒有洩露給日軍。國軍海軍一舉成功將日軍第12艦隊十餘艘戰艦攔截在江陰內河處。負隅頑抗的數艘日艦被國軍海軍和岸防炮擊沉,其餘倉惶在江面上飄蕩。
首戰初捷的陳紹寬沒有高興多久,海軍部便接到了南京統帥部下達的封鎖江陰水道的命令。
當晚,陳紹寬登上“寧海”號巡洋艦,親率第一艦隊主力艦艇“平海”號、“海容”號、“海籌”號、“應瑞”號、“逸仙”號等艦艇馳赴江陰;與此同時,江陰下游的江面上炮聲隆隆,火光翻騰,“綏寧”號和“威寧”號炮艇奉命一路西上,一面將身後的水道航標逐一轟毀。中國海軍既然無力和日本海軍決戰,那就索性讓長江從日軍作戰圖上消失。
3月26日,陳紹寬抵達江陰,開始了令海軍痛心無比的沉船封江行動。他用電話通知“通濟”號巡洋艦艦長嚴壽華到他的辦公室。陳紹寬指著地圖對嚴艦長道:“目前我軍和日軍大規模交戰與上海已經必不可免,當前局勢萬分緊張。為了阻止日寇攻佔上海後開啟長江東大門江陰溯江西進從而進攻南京,最高國防會已經批准了我海軍部的計劃,即集中優新艦艇退入海口阻擊日軍海軍沿江西進,封鎖江陰航道配合陸上友軍阻敵於上海,以此保衛我長江水上運輸線。特令‘通濟’號軍艦立刻和其他四十軍齡以上的老舊艦艇自沉封江。”
嚴壽華艦長聽到這個命令頓時感到五雷轟頂,驚愕了半天沒有說出話,要沉掉他的軍艦就如同挖了他的心肝一樣痛苦。
陳紹寬也悲痛不已,弱小的中國海軍只能這樣悽苦地“破釜沉舟”阻擊數十倍於己的強大敵軍。他緊緊抓住嚴艦長的雙手,沉痛道:“‘通濟’號是我軍海軍將才的搖籃,我們多少人都是邁過它才走上一艘艘戰艦的,今天我卻不得不要下令將它沉入江底,我和你一樣心如刀絞。老嚴,我們要相信將來,等日軍被驅逐出我們的國土,我們一定會像東北軍一樣重新建設起我們強大嶄新的海軍,你不要難過,千萬不要灰心!”
嚴艦長眼含熱淚,狠狠地點點頭。
28日傍晚,隨著陳紹寬一聲令下,被拆掉艦炮後的“通濟”號、“大同”號等8艘老式軍艦和30多艘被徵用的商船逐一沉入長江。
望著在夕陽餘暉中漸漸下沉的戰艦,嚴壽華等艦艇官兵雙眼湧出滾滾熱淚。
海軍一部分戰艦含恨沉沒了,江陰水道封鎖線初步形成。陳紹寬沒有停留,他立刻指揮中央艦隊警戒在封鎖線上。在這之後,為了彌補江水衝擊而形成的空隙,南京政府為了加固封鎖線,責成沿江的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各省政府徵集大型民船200多艘,運送巨石4000多立方和碎石7000多擔,連同民船一起沉入長江以充填沉船空隙。被徵調的民工看著以此為生的船隻連同石頭一起沉入長江,無不心痛的捶胸頓足、嚎啕大哭。
為了構築江陰水道封鎖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