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頁)
全面抗戰爆發以來國軍最為輝煌的一戰”。東北邊防部則對雙方如此摻了大量水分公佈不敢恭維,在對國軍內部各個軍事觀察員和戰事顧問發來的綜合報告進行認真估計後,最後送到張學良面前的一份最為接近客觀現實的資料表明,日偽軍傷亡在七萬人左右;國軍方面則超過十二萬,大部分都是地方部隊承擔了最慘重的傷亡;而東北軍第1方面軍和第2方面軍的傷亡人數也是出關以來之最,達到了兩萬餘。
不過從戰略意義上講,似乎中國軍隊佔了不少便宜,首先便是日偽軍圍繞南京建立的“國都防衛圈”在滁州和全椒這兩地被擊破了兩個大漏洞,使得汪偽政權在南京的“國都”洞門開啟而地位逐漸危險不保起來,而且此戰也使華東日軍元氣大傷,攻勢頹廢,自然也無力西進問鼎武漢,從而確保了國府陪都的安全;反之日軍方面也頗有斬獲,一來確實粉碎了國軍重返南京的戰略目標,二來重創了參戰的國軍各部,包括一直讓日軍上下官兵心悸膽怯的東北軍,使得日軍中暗暗流動的“東北軍戰鬥力優於皇軍”的傳言或多或少被打破了,極大地增強了日軍各部今後與東北軍交戰的信心和士氣,其中的意義自然非凡。不過縱然雙方各執一詞各有各的理,但這場會戰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誰能笑到最後,一時半會似乎還無法斷言。
但此時武漢軍委會召開的“慶功大會”上氣氛卻是十分異常,會場上根本沒有任何喜慶氣氛,在座將領對這場會戰的慘烈都是刻骨銘心再清楚的不過了,自然不會受到一貫好大喜功的軍委會那用於鼓舞振奮士氣民心的戰報數字的影響。此時會場上可謂是怨氣沖天,要不是最高總裁親自坐鎮著,在座的一些憤怒至極的軍官可能都要拍桌子叫罵開來。眾人攻訐怒斥的焦點自然是在會戰中一而再再而三扮演害群之馬角色的第五十五軍了。
由於七十八軍遭到前所未有打擊的下場而免死狐悲的何部長派系和陳主任派系的將領們的極度憤慨先不談,甚至一向對陸軍部隊作戰情況不甚關心的國軍空軍部隊總指揮周至柔上將(他的空軍主力在日軍戰車部隊的橫掃下基本全軍覆滅了)等人以及被五十五軍“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應給坑慘了的黔、桂、粵、晉、川軍將領也紛紛異口同聲高喊著要好好調查追究一下第五十五軍軍長曹福林中將“指揮不力、貽誤軍情”的罪責。全場放眼望去盡是面紅耳赤、群情激奮的各路將領,唯有部隊損失最為嚴重的第十八集團軍代表彭德懷、林彪(第十八集團軍在守衛全椒的戰役中由於缺少重武器和防衛大城市的經驗而傷亡累累)以及東北軍代表扈先梅、楚奇明怒極沉默地冷眼觀望。除了這四人,另外還有最高當局蔣委員長和陳誠上將、何應欽上將三人以虛懷若谷的神情平靜地聆聽著各路將領同仇敵愾的集體怒斥請願聲。
“委員長!八十七軍遭此前所未有之重創固然有卑職麻痺大意之失責,但更多的還是五十五軍面對日軍偷偷從我部背後迂迴突襲時袖手旁觀的結果!我八十七軍一夜之間潰退三十餘里,不但丟失了要地玉帶,還傷亡了將士萬餘,連黃維副軍長都壯烈殉國!此等重大責任若不深入追究,我八十七軍上下何能再鼓士氣血戰雪恥!”激動地揮舞著手幾乎跳起來,頭上還包著繃帶的發言者正是八十七軍軍長何紹週中將,他一邊滿面怨色慷慨陳詞一邊用刀一樣的眼神狠狠剜著對面的曹福林,險些和黃維一樣被日軍坦克炸成肉醬的何中將一想到當時的驚險就真恨不得跳過去掐死曹福林才甘心。
“我空軍部隊自抗戰以來屢屢以劣敵強奮勇作戰,數百航空兵將士血酒藍天,悲壯慘烈猶不堪再言;且這空軍部隊也是我國府中央多年慘淡經營累積而至,此時卻毀於一旦,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啊!屬下還請委座公事公辦,給我空軍殉難將士一個說法呀!”周至柔上將一臉悲苦憤恨之色,由於五十五軍的隔岸觀火,他現在基本已經成了一個光桿司令,整個中央軍空軍精英一夜之間盡皆折翼,此時手上只有寥寥二三十架運輸機的週上將差不多已經淪落到了“空軍運輸部隊總管”的地步了。
有了中央軍兩大高階將領的帶頭,下面各路部隊軍官代表們的聲討聲更加像海浪般一波高過一波,大有“逼迫”蔣介石直接將曹福林“推出午門斬首以平息眾怒”之勢。
而成為眾人圍攻物件的曹福林中將以及展書堂等一干山東藉國軍將領自會議開始之時便一直深深地埋著頭默默承受著鋪天蓋地潑向他們怒火口水,一副聽天由命的姿態。坐在展書堂對面的楚奇明突然驚訝地看著兩顆大大的淚珠正在無聲地慢慢爬出展書堂的眼眶,那是不甘的淚水,更是一股強烈的屈辱悔恨。楚奇明嘆口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