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道軍用運輸交通線暢通。
從上海城內傳來的情報更讓張學良越看越不安,日軍在上海城內沿著市區的主要交通幹線,由楊浦、滬北、蘇州河兩岸、浦東等地依次展開構築極強的巷戰防禦,各個輕重武器陣地、軍火庫、火力交叉射點、阻擊街壘、營房、野戰醫院等設施在城內遍野開花,城內大量的廠房、倉庫、大樓、銀行、醫院、公園都被日軍徵作軍用,連陸家嘴的外籍士兵公墓也被日軍推平並連夜修建成了兩座240mm的要塞炮壘。事情已經很明顯,上海正在日軍的手中逐步變成一個超級巨大的巷戰防禦堡壘,且時間越長,日軍的構築也越完善,反之國軍的進攻也會越艱難,死傷官兵的樹目自然也就越高;不但如此,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戰下來,累積百年形成的上海中心城區精華也必然在戰火中毀滅殆盡。
張學良眉心緊鎖,將手中的菸蒂在菸灰缸內掐滅後又點起一根香菸,不由想起了這次略有點“荒唐可笑”的南京“光復”過程,誰能想到國軍兩次“天回”大作戰以死傷十餘萬官兵的代價都未能攻取的南京,居然僅僅用一具日軍高階軍官的屍體就換回來了。張學良略有點啞然失笑地取出夜神影冢的個人情報檔案資料以及他斃命長江八卦洲之前和龍雲峰的對話記錄。是的,這個人確實是個難得一見的戰略天才和戰術高手,尤其是其提出的“中、日、德三國聯盟”構想更加讓張學良都有種有種眼前一亮的新穎感覺;不但如此,這個人的戰爭遇見目光之銳利也讓張學良嘖嘖稱讚,即便是將星雲集的東北軍內,也只有東北長城軍校校長蔣方震才能與之相比。而日軍如此“輕易地拱手讓出了南京”,之舉也隱晦地透出了一個資訊,那就是日軍在華作戰的重心已經由華東戰區轉到了華南戰區,華東方面的日軍已經由攻轉守。此時汪偽政權已經名存實亡,重要高層盡皆被炸死或槍殺,汪精衛夫婦現已被羈押關進了武漢軍委會特別軍事監獄內待審。徹底拋棄了所謂幫助中國“新政府”這塊遮羞布的日本也自然不需要再隱藏其侵略中國的真實目的了,那南京的得失對於日本來說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為了能確保上海的萬無一失,原本守衛南京的六萬兵力自然也就不會白白消耗掉,調往上海地區順利成長則能更加起到作用。
另外張學良還注意到了一件事情,東北軍海軍四艘“神武”級戰列巡洋艦在從台州悄悄返艦至青島的途中兩次遭遇日軍的海軍運輸艦隊並與其護航軍艦發生短暫交火。但從報告上看,日軍海軍似乎並不戀戰,也無意與東北軍艦隊拼個你死我活,這給張學良一種感覺,日本海軍似乎在忙著另有目的。而潛艇部隊的報告更加給他這個想法提供了佐證,報告表明:過去一個多月來,日本海軍艦隊在日本本土、臺灣島、海南島和廣東港口之間的還是航線往返次數和運輸物資數量都十分密切和增多;情報部門也報告,日軍正在其本土境內和中國佔領地內大肆徵調軍糧物資,不然從海南島大量徵收橡膠,其和東南亞美、英、荷殖民地關於石油、鋼材等戰略物資的貿易數額也急劇暴增。綜上所述,張學良判斷出,在不久之後,在華日軍肯定要在華南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至於其目標是擊潰薛嶽部國軍徹底攻佔湖南,還是旁敲側擊染指福建、廣西二省,一時間還很難說。
盤踞上海地區的日軍主要為其第2、第5、第10、第11、第12、第17、第18、第106、第108、第115師團以及第7獨立戰車旅團(繼任夜神影冢的新任旅團長為神原幻羽少將)、第8、第10獨立混成步兵旅團等部隊,逾二十二萬兵力;與之相抗的則是國軍羅卓英部第十八軍、杜聿明部第五軍、王耀武部新編第七十四軍、湯恩伯第十三軍、孫連仲部第二集團軍、上官雲相部第三十二集團軍、顧祝同部第二十二集團軍、楊虎城部第十七集團軍、朱德部第十八集團軍,另外東北軍的兩個方面軍也分兵南北,第1方面軍王樹常部仍駐守江陰要塞,第2方面軍王以哲部(包括三個猶太步兵旅)則在南京收復後移師進入浙江省內,駐守在安吉、廣德二地。但華東戰事趨於緩和後,包圍上海總兵力達到四十八萬餘的中國軍隊內部卻出了問題,國軍和“北盟軍”之間矛盾迭起,“誤會摩擦”不斷,12月22日夜裡,隸屬顧祝同部第二十二集團軍的朱懷冰第九十七師在玉帶鎮和第十八集團軍慄裕部突然幹了起來,雙方用手榴彈對炸了一整夜直到天亮才罷手,事後第二十二集團軍給出的解釋是“因為第十八集團軍的幾個主力師全部清一色日械裝備,所以深夜中誤把第十八集團軍當成了日軍”;25日,湯恩伯的第十三軍和西北軍第十七集團軍的王勁哉部在惠山、天寧莫名其妙交起了火,雙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