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2/4 頁)
點頭和他打個招呼,他對這個辦事雷厲風行、口才極佳且頗有見地和政治謀略的秦慕寒還是十分滿意的,這個年輕人也算是東北新一代的政治新秀了,假以時日必成大器。坐上並關上門後,張學良開始從國內到國際的順序審閱檔案。
首先是東北軍空軍司令部的第B…022號報告;東北軍空軍新型“戰鷹…1A式”高空截擊機已經在4號兵工廠生產出第一架樣機並與昨日下午5時成功進行實驗首飛,該計劃的全部研製工作由東北航空研究局、東北4號兵工廠、德國梅塞施密特飛機公司、德國巴伐利亞飛機公司和義大利瑪基飛機公司聯合完成;附詳細飛機各項引數和效能資料。除此,撰寫報告的東北軍空軍副總司令馮庸上將照例將張學良最關心的“飛豹”戰略轟炸機的研製程序進行了詳盡報告。進展還是很讓張學良寬心的,按照這種進度,東北軍“飛豹”戰略轟炸機出現在東京上空也只是短短一年之後的事情了。
東北軍海軍司令部的第1761號報告讓張學良更加大大鬆了一口氣。海軍東海第1艦隊總司令屠遠雄上校報告,四艘“神武”級戰列巡洋艦已經於昨夜11時40分在第2、第7潛艇大隊的護衛警戒下有驚無險安全返回東北,現無全部駛入山東青島軍港接受檢修維護,途中兩次與日軍運輸艦隊遭遇並爆發小規模的短暫海戰;艦隊上下4588名海軍官兵,有315人在過往各種海戰中陣亡殉國,55人在臺州碼頭駐紮時由於傷重、患病等原因死亡;為艦隊護航的海軍航空兵第4戰鬥機大隊和第18魚雷攻擊機中隊也全部與艦返航進駐青島海軍基地機場,全程護衛任務共損失飛機17架,11名飛行員陣亡殉國;台州海軍臨時基地現已根據東北政府和國民政府達成的協議轉交給了國民黨海軍部,交接事宜由陳紹寬上將全權負責,詳細報告如下云云;另附有潛艇部隊總司令蔣斌少將關於上個月潛艇部隊的作戰記錄和偵察報告。
海軍的報告讓張學良陷入了沉思也引起了他的某種預感警覺,點起根菸後,張學良的思緒開始擴充套件蔓延向當前全國的中日戰局。
中日戰爭在雙方高強度的六個月廝殺後已經進入了相峙階段。華南戰場上,雙方共投入四十多萬大軍參戰的湘贛會戰最終仍以兩軍拼的筋疲力盡無法繼續廝殺而勝負未分陷入僵持,戰役重點的衡陽之戰進行的異乎慘烈,各佔一半城市的國軍日軍短兵相接的廝殺日日夜夜持續不休。鏖戰月餘,國軍各部傷亡六萬三千餘人;日軍亦死傷累累,戰死和重傷殘疾達兩萬五千之多。付出瞭如此慘重代價後,日本華東派遣軍似乎收穫不小,從福建的漳州、龍巖、江西的贛州、湖南的郴州、永州、再到廣西的賀州、梧州,這一系列重鎮城市內連成的一道以廣州為圓心的半弧線以南的大片地區,包括海南、臺灣二島在內共超過三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盡皆成為日軍的囊中之物。直到在衡陽城下兵峰受挫加之國內後勤運輸跟不上以及海山補給線遭到東北軍潛艇部隊的重大破壞,才使得華南日軍的猛烈攻勢逐成強弩之末。雙方指揮官:薛嶽上將和埝彥親王中將各自調兵遣將窮盡智慧廝殺了大大小小數十場戰役,一時間雙方誰也沒有能力徹底擊垮吃掉對方,華南戰線呈現犬牙交錯的態勢。
華東方面的戰局則顯得十分撲朔迷離,也更加複雜。日軍在一個月前主動退出南京後便收縮兵力一門心思埋頭修建起了“上海絕對防衛圈”。從南通到鎮江,再從常州到無錫以及整個太湖在內並加上浙江省的湖州和杭州,圍繞著上海的江蘇東南和浙江東北一隅之地,即以崇明島和杭州灣為起末點的長江三角洲地區被日軍修築成了一個巨大的鐵索囚籠,“囚籠”的物件自然是遠東金融中心、世界第五大海港的上海城。上海一帶日軍不但集結重兵二十餘萬,另外又陸續從本土調集了日軍第88旅團、第101旅團等擁有重炮、戰車的精銳部隊以固防。更笨東北軍情局華東方面源源不斷傳來的情報可知:日軍在上海大防區與國軍對峙交界處“築設防禦網,掘壕建堡,開溝修路,徹夜不息”,僅僅蘇州市崑山一縣,便“強徵民夫不下五萬,砍伐樹木上百萬根以供防禦之用”、“周邊的常熟、無錫、湖州等各市縣地方的財力物力在一個月內搶掠消耗一空”;被視為“軍用大動脈”的公路幹線和橋樑,日軍更加不敢懈怠,在新任華東派遣軍總司令的官山下奉文中將嚴命下,日軍不顧冬季雨雪寒霜的惡劣天氣,“驅使各地中國民工十五餘萬趕修加寬錫滬、蘇滬、嘉滬等各拱衛上海的衛星城與上海之間的大公路幹線”;除了路上通道,日軍淞滬艦隊總司令豐田副舞中將又屢屢下達密令,鑿深加寬上海周邊地區的河流港灣,以便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