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高勇並不滿足,一邊安排十人小隊對抗增強他們團隊配合意識,一邊與高順商討打造兵器。主要是立足現在的技術,透過高價購買優質精鐵,按照高勇記憶中後世利於步兵劈砍的戰刀、利於近身靈活防禦的臂盾的樣子打造格鬥兵刃,由於精鐵數量的限制,僅打造出二百餘套戰刀、臂盾。至於甲冑和大盾這等稀缺的東西只能找廉價品打造,畢竟一副甲冑價值不菲,便是東漢精銳的邊地官軍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故此,高勇採納高順的建議,暗地裡收購牛皮僱傭工匠製作皮甲,另外還遣人向周圍郡縣的郡兵高價購買,為了不引起注意,高勇還想出了一個超絕的辦法:分塊購買,普通士兵的甲冑由長方形的皮甲製作,一身甲冑少個幾塊沒有什麼影響。
於是,大筆錢財流出的同時,二百餘套甲冑很快的製作出來,包括近衛隊的少年也是每人量身製作一套。至於盾牌,高勇只好請木匠按照自己的記憶打造成形,在結構上儘量做到合理,以求減輕重量提高防禦能力。
當然這一切都是隱藏在造紙作坊中秘密進行,如同護衛隊和近衛隊躲進城外密林中訓練一樣。
半個月後,二百人的護衛隊初步形成了戰鬥力。在高順與高勇古今結合的磨練下,除了作戰經驗不足外,包括武器、護具、作戰思想、軍事訓練都要齊平或超過郡兵,不過根據高順的評介,距離正規的邊軍尚有一些差距,主要為訓練時間和對敵經驗。
高勇聽到高順的評價很是中肯,笑道:“高郡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這二百人接受臨時拼湊的訓練,與我所設想的系統訓練還差得遠,也算是系統訓練的一個試驗階段吧。”
高順奇道:“主公,何為系統訓練?”
高勇解釋道:“系統訓練是一個體系,包括儀態】氣、武藝、戰陣、思想五個部分。儀態即儀表裝束,它是軍人氣質、榮譽的直接體現,而氣質、榮譽又是軍魂的體現。軍隊的靈魂是什麼?是一種氣,一種果敢無畏嗜血殺伐的霸氣,一種敢於面對強敵並戰而勝之的豪氣,一種不懼險阻勇往直前的膽氣。訓練儀態即由外而內的打造,透過站、行、坐、臥訓練士兵的軍人氣質;士氣是戰鬥力的加成,是戰力的直接表現。它是一種正義感的體現,士氣訓練主要透過平時的教育完成;武藝是軍隊戰鬥力的基礎,需要長時間刻苦訓練才有成果;戰陣是武藝的昇華,它強調整體之力遠遠大於個體相加之力。故此,它是軍隊戰力的倍增器,也是軍隊基礎,非一朝一夕可成;思想最是重要,它不僅要教導士兵如何作戰,更要教導士兵如何做人。軍隊的思想永遠只有兩個核心:保護國家,保衛人民,以及一個目的:消滅一切敵人!它是系統訓練的核心,需要由娃娃抓起……現在這二百人的訓練時間不足一月,效果不甚明顯這種系統訓練至少需一年方能形成真正的戰鬥力。”
高順聽得不住點頭,雖然對於思想部分不很理解,卻仍擋不住他對高勇博學的驚訝和欽佩。
在這二百人裡,高勇還選出年紀在十至十五歲的機靈聰明的三十個少年組成自己的近衛隊,平時隨二百人訓練,其他時候則要接受高勇的系統教育(洗腦的代名詞)和嚴格的軍事指導。來自未來的高勇十分清楚,一支絕對忠於自己的軍隊是多麼的重要,而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就必須擁有絕對忠於自己的軍官群。這些少年正是作為將來軍隊指揮骨幹來培養的。
三十近衛隊分作三個小隊,一小隊長張武,十四歲,祖籍玄菟,父母死於烏桓之手,背井離鄉逃難至此;二小隊長王信,十三歲,祖籍玄菟,父母亡故,與張武一起逃難,情同兄弟;三小隊長裴石,十二歲,祖籍遼西,父早亡,隨母逃難至此。此三人經過多輪篩選淘汰,無論智力、體力、耐力皆屬上乘,體格健壯,不輸於二十歲的青年。更兼生於玄菟、遼西,對高勇來說有一種親切感。
二百護衛隊分作四個大隊,經過隊內武藝、才智比試選出四個大隊長。一大隊長孫泰,祖籍薊縣;二大隊長韓進,三十二歲,祖籍玄菟奉陽;三大隊長馮玉,祖籍遼西;四大隊長毋安,祖籍漁陽。除韓進外其餘三人皆二十歲上下,身強力壯,更主要的是平日樂於助人扶助弱小,深得他人愛戴,故此定他們為大隊長。
初聞‘護衛隊’和‘近衛隊’,沮授、荀同感驚訝,護衛倒還好說,那個‘近衛’卻是他們第一次聽到。高勇解釋道:“護衛者,保護守衛;近衛者,近身侍衛。”
沮授微笑道:“妙哉,近身侍衛,貼切。”
荀卻有另一番見解,私下曾對沮授言道:“沮公,這‘近衛’與‘禁衛’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