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宦兒》作者:朱藤紫驄
簡介:
宦兒出翰門,白龍入凡間。
朱紫無顏色,青白畫江山。
……………蔡尋真《送別來興兒小友》
離亂長安宮,少年縱橫行。
掌中三尺劍,舞罷鬼神驚。
……………柳毅《贈來興兒世侄》
引子
暮春三月,正是眾芳竟豔、綠意盎然的時節。然而,居住在長安皇城周邊的人們一覺醒來,卻驚奇地發現,皇城西南隅丁字街口的那棵樹齡已達百年的獨柳樹竟葉落枝枯,眼見是難活了。
自從兩年前朝廷收復兩京,這棵獨柳樹所在的巷口就被闢做了刑場,專門用來處決長安淪陷時附逆的朝廷官員。兩年裡,三百多名投降叛軍,出任偽職的文武大臣被腰斬於獨柳樹下。“這些人死後魂魄不散,盡附著於獨柳樹的樹幹枝葉之間,以致此樹陰氣過盛,遂致枝葉凋零。”大慈恩寺的淨初長老奉旨於獨柳巷口主持了一連三日的水陸大法會後,當面向皇帝做出了以上的稟奏。
次日,大明宮中便傳出一道恩旨,赦免所有附逆被決人犯家屬的死罪,於其族眾中廣徵童男童女入宮為宦者、宮人,以代贖其罪。
恩旨頒下的同時,關於獨柳枯萎有何預兆,兩種截然不同,但都頗有幾分說服力的民間傳言也逐漸在長安城的各坊市間流散開來:朱雀大街以東貴宦聚居的諸坊裡流傳的版本稱,獨柳樹是當年太宗為遣送宜安公主和親吐蕃而親手栽植,至今已有百年,算得是長安城中之舊木。舊木既死,必有新樹重生,正與長安城之失而復得相合,喻示朝廷將一舉平定叛亂,再造中興。
而城西平民小戶的宅牆內,一家人長夜圍坐在一處,津津樂道的卻是另一個版本:楊柳自古並生共存。楊氏一門把持朝綱多年,黨同伐異,窮奢極侈,最終招致叛亂,引火自焚。鑾駕回京後,楊氏唯一之殘孽--太子妃楊氏也被驅逐出宮,飲恨而亡,獨柳枯萎之日正值楊氏死訊報入長安之時,喻示著朝中奸臣盡除,百姓們從此便可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
儘管無論貴賤、貧富,人人都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把獨柳樹的枯死當做是一種吉兆而笑逐顏開、歡欣鼓舞,可是,自從獨柳樹原因不明地枯死以後,大明宮紫宸殿中的皇帝卻身染沉痾,一病不起。出身於與楊氏結有世仇的張氏一門的皇后乘機把持了朝政,處心積慮地要把與楊氏一族淵源頗深的太子逐出東宮,兩人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
大河兩岸的硝煙尚未盡散,身軀龐大的帝國難道又將深陷宮廷內鬥的泥潭無力自拔了嗎?
第一章 初入東宮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轉眼又是一年暮春時節,傍晚的長安城,夕陽在天邊流連忘返,餘暉灑在厚重的城牆上,拖出長長的暗影。連年不斷的戰禍改變著這座城市居民的生活習慣,雖然還不到燃燭時分,縱橫交錯的街坊間已是人影稀疏。當這一陣清脆的吟詩聲伴著疾弛而過的馬蹄聲從耳邊掠過時,鄰街的居民們大多從門縫裡探出腦袋向外張望:難道又有緊急軍情了嗎?
騎馬吟詩的少年在城西一座略顯偏僻的宮院門前翻身下馬,用手中的馬鞭重重叩著院門。片刻後,門開了,從裡面探出個花白頭髮的腦袋,一見這少年,便大聲呵斥道:“你這小子,又借溜馬的機會跑出去瞎逛。這回,可算讓你逮著個老實本分的差使,我瞧你以後還逛不逛了。”
“別惱嘛,師父,城外山上的桃子才紅尖兒,我就忙不迭地摘了來送您老嚐鮮,你不謝我,反而這樣。”說著,少年從馬背上的褡褳裡摸出倆個桃子來,在師父臉前晃了晃,又忙揣了回去,牽著馬就要進門。
閒廄院管事宦者蘇福忠一把拉住了那少年,壓低了聲音,輕吼一聲:“你還想不想活了,擅騎御馬,便是死罪。內侍無旨意出城,讓省監知道了,連老夫都得陪你去死。更何況你個沒淨過身的假宦兒!”
“哎,師父,今天是怎麼了?咱們這閒廄院,別說是省監大人了,就是尋常有頭臉的公公們都難得來一回,哪會有什麼死罪活罪的?”少年雖一臉地不以為然,語氣卻不似剛才那般頑皮了。
“趕緊收拾一下,省監大人正等你哪。”撂下這話,蘇福忠一把從少年手中搶過韁繩,牽著馬獨自走了。
一身絳紫色官袍的內侍省監李進忠獨坐在閒廄院的正廳內,邊輕搖著摺扇,邊皺眉打量著跟前這個風塵僕僕趕來的小宦者。他今天晌午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