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之名,我們只是小人物,沒有必要拉上我們。”
“說是這麼說,可是我怕他會阻止我們放棄高陽。他孫家已經在高陽數代,根深蒂固,哪能說棄就棄。他又那麼大的名望,一旦棄滿城百姓不顧而逃命,恐怕日後吐沫都能把他淹死。從這兩方面來說他不可能離開高陽,只有死守一途了。現在他來,恐怕要拉我們和他一起守城啊。”
“大人只需與他虛與委蛇,答應留下來守城,腿不是長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嗎,等他一走,我們還不是想去哪就去哪,他一個賦閒的大學士還能把我們怎麼的。”
雷之渤點了點頭:“好,就這麼辦。”整理了一下衣服,朝趙秉義笑著說:“走吧,和我一起迎接我們的東閣大學士吧。”
孫承宗一見雷之渤也不施禮,只是指著忙著搬東西準備外逃的衙役、僕人,冷冷的說:“雷大人,韃子將至,城內已亂作一團,這些衙役是做什麼的,為何不上街安民。”
雷之渤皮笑肉不笑的說:“下官馬上就辦,馬上就辦。大人屋裡請。”將孫承宗讓到大堂,又吩咐丫鬟為孫承宗倒茶。
孫承宗顧不上喝茶,而是直奔主題:“韃子不日既至,不知雷大人對守城有何安排。”
雷之渤雖然膽小怕死,不過也不是庸才,剛才迎接的時候已經想好了說辭,因此馬上回說:“孫大人,這幾日我已經募集一千五六百人的鄉勇,加上原先的衙役、馬快,已有二千人,另有民壯三四千人留作預備隊。同時下官讓城門領許智準備了大量的滾木擂石,還有不少萬人敵,足夠守城之需。一旦韃子兵眾,在城不分老幼,皆上城禦敵,可保高陽無虞。”
聽到雷之渤的安排,久經戰事的孫承宗也找不出紕漏,不由點了點頭,滿意的說:“雷大人如此安排甚好,高陽百姓戮力一戰,高陽可保也。”
雷之渤見孫承宗對自己的誇誇其談甚為讚許,心不由放了下來,笑著對孫承宗說:“下官淺顯之見,讓大人見笑了。大人乃我大明國之棟樑,久戰沙場,拒虜與國門之外,天下百姓景仰。如大人能夠親臨城頭指揮,下官甘為副手。大人登高一呼,強似下官百倍,有大人軍神一般的人在,高陽百姓豈能不效死力。”
孫承宗雖然知道雷之渤是拍馬之言,卻也沒有反駁,而是莊重的說:“承宗屢受皇恩,為社稷,為百姓豈有不親冒矢石殺虜的道理。”
“有大人支援,高陽無患矣。”
第四十三章 逃跑縣令
雖然雷之渤的安排看起來沒有什麼紕漏,但是孫承宗仍然很擔心城內居民的反應,想了一下對雷之渤說:“雷大人,目前最重要的是發榜安民。城中這樣鬧下去,恐怕不等韃子來呢,就成空城了,你那些差役也是人心惶惶,無心做事,雷大人去將他們召集起來,我有話要和他們說。”
雷之渤心中不願,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朝他的師爺趙秉義說:“秉義,讓張典史將三班衙役到二堂前集合。”
不大一會功夫,張典史就將二十多名衙役集中在二堂之前,孫承宗在雷之渤的陪同下,走到眾衙役面前。孫承宗用眼睛掃視了一下衙役,又輕了一下嗓子才說:“韃子即將攻打高陽,想必大家已經知曉,城中不少人聞訊已經開始外逃,但諸位乃我朝差役,不可學那些百姓,應思守城保民,以報皇恩。”
眾衙役幾乎都認識這個名滿天下的大學士,聽他這麼一說,不由在下面竊竊私語,交換看法,有的想著孫承宗的恩義,想留下來一起守城,有的將他的話當成了耳邊風,一時間什麼樣的話都有,只是不敢大聲說出來。
孫承宗雖然聽不清下面說什麼,但一望眾衙役的表情,就知曉打退堂鼓的不在少數,因此又說:“老朽雖然今年七十有六,但會與高陽軍民一起上城禦敵,望諸位能夠齊心協力,保境安民。”
有幾個衙役曾經受過孫承宗或者是孫家的恩惠,紛紛附和:“一切聽大人安排。”有一個叫馬三的衙役曾受過孫承宗的救命之恩,高聲說:“孫大人,你放心,誰走我也不會走,馬三跟隨大人一起守城,即便是刀山火海,要是皺一下眉頭,你把我的腦袋砍下來當尿壺。”
雖然話說得粗俗,但孫承宗非常感動,點了點頭:“好,當年我沒有救錯人。”然後轉頭朝雷之渤說:“雷大人,現在出一道告示以示朝廷守城之決心。”
“下官這就辦。”雷之渤文進士出身,一個安民告示信手拈來,不一會就寫好了,墨跡未乾就呈到孫承宗面前:“大人,請您斧正。”
雷之渤一手瘦金體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